[发明专利]高密度焊接组装机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0595.X | 申请日: | 2009-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V·基利巴尔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马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德强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焊接 组装 机器 | ||
对于相关申请的交互参考
本申请要求在2008年5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 no.61/052,764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制造,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 机动车车身的组装元件的制造的高密度焊接机器。
背景技术
在装配线基础上机动车的批量生产中,必须使各种组装元 件以高效和有序方式来到一起以进行最后组装过程。当前组装过程, 尽管总体是满意的,但往往是人力密集的,往往要求大量工厂占地面 积,有时存在维护复杂性,要求过大资金花费,并会存在安全性和/ 或环境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用途的改进高密度焊接 组装机器。
具体而言,本发明旨在一种高密度焊接组装机器,该高密 度焊接组装机器要求最小工厂占地面积、要求最小操作人力,要求较 低初始资金投资,提供容易的维护,并使安全性和/或环境影响最小。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焊接站处焊接机动车元件的方法。方法 包括:设置托台,该托台具有用于接纳元件组件的多个连续的子站; 在加载/卸载站与焊接站之间往复地前后移动托台;在托台位于加载/ 卸载站处的同时,将在每个子站处的元件组件移动到下一个相邻的子 站,并且将另一元件添加到每个被移动的元件组件上;以及在托台位 于焊接站处的同时,焊接在托台的每个子站处的每个元件组件。
根据本发明方法过程的另一特征,焊接站子站包括与多个 子站相对应的多个子站;当托台到达焊接站时,托台子站分别与焊接 站子站对准;并且在每一焊接站子站处进行焊接操作,所述焊接操作 专用于在该焊接站子站处的所述托台上定位的所述元件组件。
根据本发明方法过程的另一特征,所述步骤——在焊接站 与加载/卸载站之间前后移动托台;在托台位于焊接站处的同时,焊接 在托台的每个子站处的每个元件组件;以及在托台在加载/卸载站处的 同时,将每个焊接元件组件移动到托台的相邻的下一个焊接站,并且 将另一元件添加到被移动的组件上——被重复,直到最终的焊接组件 呈现在最终子站处,使托台定位在加载/卸载站处,此后最终的焊接组 件从托台移除,以便用在进一步的机动车组装过程中。
根据本发明方法过程的另一特征,托台具有至少第一子 站、第二子站及第三子站,并且其中,当托台定位在加载/卸载站处时, 将由元件A/B/C/D构成的组件从第三子站移除;将由元件A/B/C构成 的组件从第二子站移动到第三子站;将新元件D添加到位于第三子站 处的组件A/B/C上;将由元件A/B构成的组件从第一子站移动到第二 子站;将新元件C添加到位于第二子站处的组件A/B上;并且将新元 件A和B加载到第一子站上。
根据本发明方法过程的另一特征,托台包括第一托台,并 且方法还包括:设置第二托台,该第二托台能够在加载/卸载站与焊接 站之间往复移动,并且具有用于接纳元件组件的多个连续的子站;在 将每个托台从其加载/卸载站移动到焊接站的同时,交替地将另一托台 从焊接站移动到其加载/卸载站;以及在每个托台位于加载/卸载站处 的同时,将在每个子站处的元件组件移动到下一个相邻的子站,并且 将另一元件添加到被移动的组件上。
根据本发明方法过程的另一特征,每个托台具有其自己的 加载/卸载站,并且各加载/卸载站和焊接站排列成直线,焊接站位于 各加载/卸载站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来在焊接站处焊接机动车元件的设 备。本发明的设备包括:焊接站;加载/卸载站;托台,安装成用于在 加载/卸载站与焊接站之间往复移动,并且在其上具有用于接纳元件组 件的多个连续的托台子站;以及移动系统,与加载/卸载站相邻,能够 操作在加载/卸载站处定位的托台,以将在每个子站处的元件组件移动 到下一个相邻的子站,并且将另一元件添加到每个被移动的组件上, 从而在特定托台子站处的元件组件与在前面紧邻的子站处的元件组件 相比多包括一个元件、并且与在后面紧邻的子站处的元件组件相比少 包括一个元件。
根据本发明设备的另一特征,移动系统包括在加载/卸载 站处定位的机器人装置。
根据本发明设备的另一特征,设备还包括存储结构,该存 储结构定位成接近加载/卸载站,并且存储在形成元件组件时使用的元 件存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马公司,未经柯马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05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喂料器落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导向拨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