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压制的表面的微晶玻璃和制造该微晶玻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0642.0 | 申请日: | 200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7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波利娜·埃贝林;贝恩德·沃尔芬;贝恩特·霍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特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00 | 分类号: | C03B23/00;C03B29/00;C03B32/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车 文;张建涛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压制 表面 玻璃 制造 方法 | ||
1.用来对用于制造微晶玻璃的绿色玻璃体(16)进行再成型的方 法,在所述方法中,将由玻璃熔体预成型的并已在低于晶核形成温度 TKb冷却的所述绿色玻璃体(16)借助燃气红外线隙缝辐射器(10、12) 再次加热至如下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表面温度时,玻璃的粘度在106.6Pa s与109Pa s之间,之后所述绿色玻璃体经历再成型步骤,并且接着将所 述绿色玻璃体以8K/s至40K/s的高冷却速率最大程度冷却至转变温度 T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次加热在少 于30秒内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绿色玻璃 体(16)在所述再次加热之前冷却直至至少Tg+150K。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玻璃体 (16)被再次加热到如下的表面温度,在所述表面温度时,所述玻璃 的粘度在107.5Pa s与108.5Pa s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成型步骤 包括平滑化和/或加压再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再成型时, 将结构压制到所述绿色玻璃体(16)的表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微观结构或纳米 结构压制到所述表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结构化的接触 面(18)的压制工具(20)被预热到Tg±100K的工作温度,并且在所 述再成型时,以所述结构化的接触面(18)盖压到已加热的所述表面 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工具(20) 在盖压到所述已加热的表面上之后,在冷却时,与所述绿色玻璃体(16) 一同冷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红外 线隙缝辐射器(10、12)在所述再次加热时,以多于200kW/m2的能量 密度辐射。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红外 线隙缝辐射器(10、12)在所述再次加热时,以在波长大于2μm时辐射 功率最大值来运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红外 线隙缝辐射器(10、12)在所述再次加热时,以距所述绿色玻璃体(16) 的表面低于5cm的间距来应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红外 线隙缝辐射器(10、12)在所述再次加热时,以多于1MW/m2的能量密 度辐射。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红外 线隙缝辐射器(10、12)在所述再次加热时,以多于2MW/m2的能量密 度辐射。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红外 线隙缝辐射器(10、12)在所述再次加热时,以在波长在2μm至5μm的 范围内时辐射功率最大值来运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红外 线隙缝辐射器(10、12)在所述再次加热时,以在波长在2μm至3μm的 范围内时辐射功率最大值来运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红外 线隙缝辐射器(10、12)在所述再次加热时,以距所述绿色玻璃体(16) 的表面1cm至3cm的间距来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特公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肖特公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06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