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重机单主梁组立焊装夹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4441.8 | 申请日: | 2009-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8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登平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53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1100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岗集江***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机 单主梁组立焊装夹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立焊过程中使用的装夹设备,具体说涉及一种起重机单主梁组立焊用的装夹设备,通过该设备夹持以便实施梁体拼装焊接。
背景技术
电动单主梁起重机,主要采用主厢体梁为主体结构,配制两头的端梁和机械传动机构及电器系统组合为成套设备。这种起重机在工矿加工企业生产中使用广泛,一般用于物流仓库、机械制造加工、港口码头、造船业、矿山等行业,是不可缺少的吊装转运设备。目前,随着现代厂房轻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厂房的跨度建设越来越大,起重机的跨度已达到20米-40米,怎么样保证起重机的厢体主梁的拱度、平整度以及轨道的直线度成为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往起重机厢体主梁的结构制造,多采用密积性劳动力,采用全人工来铆焊成型,完全靠慢工出细活才能勉强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而且在铆焊过程中,还需辅以大锤、撬杆等工具来实施限位及校正,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主梁腹板的平整度和刚性,产品质量难以保持稳定,同时主梁上面的轨道的截面水平度达不到保证,小车在轨道上运行时容易造成啃轨现象,降低产品寿命的同时还留下许多后遗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单主梁组立焊装夹设备,保证了厢体主梁的拱度,平整度以及轨道的直线度和上拱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工作台的台面上设有固定单主梁轨道的锁紧定位机构和扶持单主梁两腹板的定位机构,工作台上跨设有门架,门架上设有控制轨道与两腹板接触的引导限位机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在工作台台面上设置锁紧定位机构来锁紧单主梁的轨道,设置定位机构来扶持单主梁的两腹板,再通过引导限位机构提供作用力来定位腹板的平整度,以及使腹板与轨道紧密结合,同时保证了轨道的直线度和上拱度,以便起重机单主梁体拼装施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单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锁紧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锁紧定位机构与单主梁轨道及工作台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定位机构与单主梁腹板及工作台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清楚解释本发明,先对起重机的单主梁结构做简单说明:
如图4所示,起重机的单主梁70,包括轨道71,腹板72,上盖板73,端头板,水平支撑筋74,定位加强板75,腹板72的内侧壁上设有沿腹板72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筋721,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在先申请的ZL20062016318.5。制作工艺流程一般为先在腹板72的内侧壁上焊接加强筋721,然后再焊接腹板72与轨道71,然后再焊接上盖板73,最后焊接端头板,本发明所述之设备是用在焊接腹板72与轨道71以及焊接水平支撑筋74这一工序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起重机单主梁组立焊工艺中的装夹设备包括工作台10,工作台10为移动式小车工作台,移动式小车工作台的滚轮15由拖动机构80拖动在地面上设置的导轨20所限定的方向上行走,所述的拖动机构为柔绳或链条,其拖动动力由电机提供,电机采用变频调速动力机组,设置在移动式小车工作台的两端。工作台10的台面具有一定的上拱度,以满足起重设备中有关标准的规定,工作台10的台面上设有固定单主梁轨道71的锁紧定位机构11和扶持单主梁两腹板72的定位机构12,工作台10上跨设有门架30,门架30上设有控制轨道71与两腹板72接触的引导限位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登平,未经李登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4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