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红外固体薄膜样品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4907.4 | 申请日: | 200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4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黄青;苏玺;柯志刚;余增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21/35;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红外 固体 薄膜 样品 方法 | ||
1.一种制备用以解决光谱定量评估离子辐射损伤问题的红外固体薄膜样品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先将固体薄膜样品材料与其不溶或难溶的液体作为载液, 相互混合,经过超声波作用形成密度梯度均一的微粒悬浊液,再用滤膜过滤 掉载液从而得到沉积厚度一致的吸附在在滤膜上的薄膜样品材料;晾干或烘 干后,再把滤膜沉积了固体薄膜样品材料的一面与压好的溴化钾压片贴紧, 压片;最后揭掉滤膜即得到溴化钾压片上的厚度分布均匀的固体薄膜样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需要制备何种生物分子的固体薄膜样品,选择一种对于固体薄膜样 品不溶或难溶的液体作为载液,把所述的固体薄膜样品材料与所述的载 液在容器中混合,经过超声波作用后,形成均一的微粒悬浊液;
(2)得到均一的悬浊液后,将多层滤膜放置于平底过滤器通过重力或针管压 力使悬浊液流过滤膜,过滤掉液体,则固体薄膜样品材料将均匀沉淀并 附着在滤膜表面上,多余的液体通过出液孔流出;
(3)将带有固体薄膜样品材料的滤膜从平底过滤器中取出,晾干或烘干至肉 眼看不出潮湿后,把滤膜带有固体薄膜样品材料的一面向下与压好的溴 化钾压片叠放一起,再放入压片机中,压成片,再将滤膜揭去,即可得 到固体薄膜样品,厚度可达1微米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薄膜样品材料为生物材 料分子,所述的载液为与材料不溶或难溶的溶液;所述的滤膜选用0.22μm孔 径,或者根据悬浊液颗粒大小需要进行选取;所述的压片的压力小于5大气 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490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片式弹簧缸
- 下一篇:具自动调整功能的油压卡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