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拨链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7517.2 | 申请日: | 200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6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高地毅;児玉充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B62M9/10 | 分类号: | B62M9/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雨;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拨链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而言涉及自行车拨链器。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自 行车拨链器尤其是自行车后拨链器的缆线致动比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日益成为流行的休闲方式和运输方式。而且,对于业余 爱好者和专业人员来说,骑自行车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竞技性运动项 目。无论自行车是用于休闲、运输还是竞赛,自行车产业都在不断地 改进自行车的各种器件。已经广泛地重新设计的一个器件是自行车拨 链器。
通常,拨链器具有基座构件和可动构件,且链条导向器经由连杆 组件(例如联接构件)可动地联接到基座构件。基座构件通常利用螺 栓联接到自行车车架的后三角上,螺栓形成B轴以提供相对于自行车 车架的有限旋转。链条导向器通常包括一对导向板,这对导向板在导 向板之间可旋转地支承导向轮和张紧轮。链条导向器通常利用轴联接 到可动构件,轴形成P轴以提供链条导向器相对于可动构件的有限旋 转。连杆组件通常包括一对枢转连杆,这对枢转连杆枢转地联接到基 座构件和可动构件。弹簧通常对链条导向器相对于后链轮向最内部位 置或最外部位置施力。具有外护套和内索线的鲍登型控制缆线通常联 接于后拨链器与常规变速控制装置之间。因此,可通过经由内索线移 动连杆组件而横向移动链条导向器。拉动内索线使链条导向器克服弹 簧作用力而移动,而释放内索线造成链条导向器由于弹簧的作用力而 移动。
在缆线致动的后拨链器中,所需要的导向轮的横向位移量由后链 轮之间的横向间距量预定。因此,对于缆线致动的后拨链器而言,所 需要的内索线行程也是自动确定的。这表示这种内索线行程必须在变 速操作装置中拉动,且在设计变速操作装置时不能自由选择特定缆线 致动后拨链器的内索线行程。导向链轮的这种横向(轴向)位移与内 索线位移之比被定义为后拨链器的致动比。
鉴于上文所述,通过本公开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 对于提高变速操作装置设计自由度的改进的自行车后拨链器仍存在需 求。本发明解决本领域中的这种需要以及其它需要,通过本公开内容, 这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变速操作装置的设计自由度 的自行车拨链器。
通过提供一种自行车拨链器来基本上达成前述目的,该自行车拨 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可动构件、联接构件和缆线致动比控制机构。该 可动构件支承链条导向器。联接构件将可动构件可动地联接到基座构 件,使得可动构件可相对于基座构件选择性地移动。缆线致动比控制 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构件和第二连杆构件。该第一连杆构件具有枢转部、 缆线连接部和第二连杆联接部。枢转部可枢转地安装到联接构件和基 座构件中的一个上。缆线连接部位于枢转部的一侧,而第二连杆联接 部位于枢转部的另一侧。第二连杆构件在第二连杆联接部处联接到第 一连杆构件,且第二连杆构件可枢转地安装到可动构件和联接构件中 的一个上。
通过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方面和 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下文的详细描述结合附图公开了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附图说明
现参看附图,附图构成本发明原始公开内容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安装有后拨链器的自行车后部的外部立面 图;
图2是图1所示后拨链器的选定部分的透视图,其示出了后拨链 器的顶部或高(第十)档位;
图3类似于图2,为图1所示后拨链器的选定部分的透视图,但示 出的是后拨链器的中部或中间(第五)档位。
图4类似于图2和图3,为图1所示后拨链器的选定部分的透视图, 但示出的是后拨链器的底部或低(第一)档位;
图5是图2至图4中所示的后拨链器的选定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图1至图5中所示的后拨链器的简化连 杆图,示出后拨链器的顶部或高(第十)档位;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图1至图5中所示的后拨链器的简化连 杆图,示出后拨链器的底部或低(第一)档位;
图8是比较常规后拨链器与根据第一实施例在图1至图5中所示 的后拨链器的必需内索线行程的条形图;
图9是比较常规后拨链器的横向移动或内索线行程与根据第一实 施例在图1至图5中所示的后拨链器的横向移动或内索线行程的曲线 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75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菌分析仪、细菌分析方法及控制系统
- 下一篇:自行车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