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刷直流电机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7564.7 | 申请日: | 2009-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1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薛晓明;时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晓明 |
主分类号: | G01R31/34 | 分类号: | G01R3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电机 电动势 零点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能适应各种 PWM调制策略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反电动势过零点统一精确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检测转子位置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通过检测反 电动势过零点来确定,由于绕组的反电动势是难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目前主要 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检测电机端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后间接获取绕组反电动势 信号的过零点,该方法的不足是:在检测电路中需要用电容滤掉端电压中的PWM 调制波,会产生相移,而且随着电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使换相不准确,尤其是 当系统调速范围很宽时,电机运行在高频时相移过大,不能实施正确换相;二是 在PWM斩波关断或导通期间对电机的端电压进行采样,直接获取反电势信号的 过零点,该种方法虽然克服了第一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但针对不同的PWM调制 策略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增加了生产制造成本,不利于组织生产,同时受 逆变器开关管和二极管压降的影响,限制了电机低速工作时对反电动势过零点的 正确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滤波电容,不出现相移,不 受逆变器开关管和二极管压降的影响,能适应各种PWM调制技术控制的无刷直 流电机反电动势过零点统一检测电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线电压差检测电路、PWM调制噪声消除电路、过零点比较电路、虚假 零点屏蔽电路,线电压差检测电路接口A、B、C分别与无刷直流电机的三相线 连接,PWM调制噪声消除电路与线电压差检测电路连接,过零点比较电路与 PWM调制噪声消除电路连接,虚假零点屏蔽电路与过零点比较电路连接,六个 未经过PWM调制的换相信号S1、S2、S3、S4、S5、S6分别与PWM调制噪声 消除电路和虚假零点屏蔽电路连接。
所述的线电压差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A、R2A、R1B、R2B、R1C、R2C、 R3A、R3B、R3C、R4A、R4B、R4C、R5A、R5B、R5C,运算放大器U1A、 U1B、U1C、U1D、U1E、U1F,R1A、R1B、R1C的一端分别与电机三相线A、 B、C连接,R1A的另一端与R2A的一端、R3C的一端、U1A的正相端、U1C 的反相端汇接,R1B的另一端与R2B的一端、R3A的一端、U1B的正相端、 U1A的反相端汇接,R1C的另一端与R2C的一端、R3B的一端、U1C的正相端、 U1B的反相端汇接,R4A的一端、R3A的另一端、U1A输出端汇接,R4B的一 端、R3B的另一端、U1B输出端汇接,R4C的一端、R3C的另一端、U1C输出 端汇接,R4A的另一端、R5A的一端、U1D的反相端、U1E的正相端汇接,R4B 的另一端、R5B的一端、U1E的反相端、U1F的正相端汇接,R4C的另一端、 R5C的一端、U1E的反相端、U1D的正相端汇接。
所述的PWM调制噪声消除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2A、U2B、U2C、U2D, 双端输入模拟开关U3A、U3B、U3C,或门U4A、U4B、U4C,电阻R6A、R6B、 R6C、R7,U2A、U2B、U2C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线电压差检测电路的U1D、 U1E、U1F的输出端相连接,还分别与U3A、U3B、U3C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U2A、U2B、U2C的输出端分别与各自的反相端连接,还分别与U3A、U3B、 U3C的另一输入端连接;U3A、U3B、U3C输出端分别与三个电阻R6A、R6B、 R6C的一端连接,U3A、U3B、U3C的控制端分别与U4A、U4B、U4C的输出 端连接,U4A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换相信号S1、S2连接,U4B两个输入端分别与 换相信号S3、S4连接、U4C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换相信号S5、S6连接,三个电 阻R6A、R6B、R6C的另一端与U2D的正相输入端连接,U2D的反相输入端经 过电阻R7与输出端连接,U2D的输出端、二极管D1的下端、二极管D2上端 汇接,二极管D1的上端连接+15V电源,二极管D2下端连接-15V电源。
所述的过零点比较电路运算放大器U5正相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5的反相 端与PWM调制噪声消除电路运算放大器U2D的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晓明,未经薛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75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