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路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0148.2 | 申请日: | 2009-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5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川村洋一郎;清水敬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揖斐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1/18 | 分类号: | H05K1/18;H05K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陈立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路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内置电阻、电容器等电子部件的线路 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电子部件内置线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在该制造方法中,操作员将电子部件嵌入到基板内部,通过通 路孔将基板的导体图案与电子部件的端子电极(电极焊盘)电连 接,由此制造电子部件内置线路板。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公开2006-328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根据这种电子部件内置线路板及其制造方法,在将 例如由陶瓷和金属的复合体构成的电子部件(例如芯片电容器 等)内置在例如由塑料构成的基板内的情况下,担心由于这些基 板与电子部件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差而产生热应力(Stress)。并 且,还可想到如果这种热应力施加到配线的连接部(连接界面), 则最终导致断裂等,基板与电子部件之间变得导通不良。并且, 由于电子部件不断小型化、薄型化,上述通路孔也被小径化, 预测以后这种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其另一方面,存在内置在 基板内的部件的件数增加的倾向。因此,希望尽可能避免形成 通路孔的工序复杂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 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或者简易的方法来抑制由在基板上产生的应 力而引起的性能恶化的线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所涉及的线路板具备:导体图案;电子 部件,其通过通路孔与上述导体图案连接;以及基板,其内部 配置有上述电子部件,其中,上述通路孔与上述电子部件之间 的连接界面相对于上述通路孔与上述导体图案之间的连接界面 倾斜。
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所涉及的线路板具备:基板,其内部配 置有电子部件;多个导体图案以及多个绝缘层,其层叠形成在 上述基板上;以及电子部件,其通过通路孔与上述多个导体图 案中的某一个导体图案连接,其中,上述通路孔与上述电子部 件之间的连接界面相对于上述通路孔与上述导体图案之间的连 接界面倾斜。
此外,在“内部配置上述电子部件”中除了电子部件整体 完全被嵌入在基板内部的情况以外,还包括仅电子部件的一部 分配置在形成于基板上的凹部内的情况等。总之,只要电子部 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基板内部即可。
本发明的第三观点所涉及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 序:将弯曲的电子部件收容到基板内部的第一工序;形成与上 述电子部件的弯曲面连接的通路孔的第二工序;以及形成通过 上述通路孔与上述电子部件连接的导体图案的第三工序。
此外,第一~第三工序顺序不同。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缓和在通路孔与电子部件之间的连接界面上 的应力。因此,能够抑制由在基板上产生的应力而引起的性能 恶化。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或者简易的方法来缓和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部件内置线路板的 截面图。
图2是内置在电子部件内置线路板内的电子部件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电子部件的端子电极与通路孔之间的位置关系 的图。
图4是内置在电子部件内置线路板内的电子部件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部件内置线路 板的制造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基板上产生的应力的方向与通路孔的形状之 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在基板上产生的应力及其分力的大小的图。
图8A是用于说明在载体上配置电子部件的工序的图。
图8B是用于说明在载体上配置电子部件的工序的图。
图8C是用于说明在载体上配置电子部件的工序的图。
图8D是用于说明在载体上配置电子部件的工序的图。
图9A是用于说明使电子部件内置(嵌入)在基板内的工序的 图。
图9B是用于说明使电子部件内置在基板内的工序的图。
图9C是用于说明使电子部件内置在基板内的工序的图。
图10A是用于说明形成导体图案的工序的图。
图10B是用于说明形成导体图案的工序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揖斐电株式会社,未经揖斐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01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