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亚锡多晶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52532.6 申请日: 2009-09-17
公开(公告)号: CN102021519A 公开(公告)日: 2011-04-20
发明(设计)人: 曹鸿涛;梁凌燕;刘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主分类号: C23C14/30 分类号: C23C14/30;C23C14/08;C23C14/58;H01L21/203;H01L21/324
代理公司: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代理人: 胡红娟
地址: 315201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氧化 多晶 薄膜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金属氧化物多晶薄膜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氧化亚锡多晶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型电子薄膜是当代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磁电子学、太阳能利用、传感器等新兴交叉学科和产品的材料基础,并广泛渗透到当代科技的各个领域。其中,透明氧化物薄膜(Transparent Oxide thin Film)拥有制备工艺简单,且具有多功能性等特点,尤其是透明氧化物薄膜晶体管(Transparent oxideThin-Film Transistor,TTFT)的应用,近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采用透明氧化物作为沟道层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已可实现场效应迁移率大于10cm2V-1s-1,开关比约为1×108等稳定的性能。然而,多数氧化物半导体是n型导电的。所以,TTFT的应用就被限制在n沟道类型。

因此,发展p型氧化物基光电子及电子器件,是目前最受关注也备受挑战的课题之一。目前,常见的p型导电氧化物包括p型掺杂的氧化锌(ZnO)、氧化镍(NiO)以及一些铜(Cu)的氧化物。但这些p型氧化物半导体存在诸多问题,对于p型掺杂ZnO,主要是性能稳定性和重复性问题;NiO的理论空穴迁移率比较小,存在空穴迁移率低的问题;而Cu+的氧化物则存在或空穴迁移率低或难以降低空穴浓度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长期以来都抑制了p型氧化物基电子器件的发展。2008年,日本人Yoichi Ogo等发表了关于以氧化亚锡(SnO)作为p型沟道层的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的报道(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3,032113,2008)。文章指出,SnO是一种优良的P型导电氧化物半导体,其空穴迁移率高于多数p型导电氧化物半导体(例如p型掺杂ZnO、NiO、Cu+的p型氧化物)的空穴迁移率。

至今,关于SnO薄膜制备尤其是气相法制备技术的公开并不多。2001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Pan X.Q.和Fu L.在蓝宝石衬底上利用SnO2陶瓷靶(即利用化学方法制备的SnO2粉末高温烧制的块状靶)和电子束蒸发法制备SnO薄膜(Journal of Electroceramics,7,35-46,2001)。2002年,Haiyan Fan and ScottA.Reid在Si(001)衬底上利用SnO2陶瓷靶和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了SnO多晶薄膜(Chem.Mater.2003,15,564-567)。Yoichi Ogo等人则在氧化钇稳定二氧化锆(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YSZ)(001)衬底上利用单相的SnO陶瓷靶和脉冲激光沉积法高温(575℃)制备了SnO外延薄膜。

上述制备方法或工艺复杂,并且对源材料(SnO2靶或单相SnO靶)的制备要求、所用衬底的要求以及对设备的操作要求都比较高,因而制备难度高,并且也导致制备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SnO薄膜的制备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氧化亚锡多晶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使用电子束轰击SnO2蒸发料,使得SnO2蒸发;将蒸发物沉积在衬底上,形成SnOx薄膜,其中1<x<2;在真空环境中对所述SnOx薄膜进行退火处理,形成SnO多晶薄膜。

可选地,所述真空环境的真空度为2×10-3Pa至5×10-6Pa。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较高的真空度可以避免杂质的生成,使得形成SnO薄膜的成分单一。

可选地,沉积速率小于0.04nm/s。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SnOx薄膜沉积速度过快,将使得形成的SnO多晶薄膜中包含金属Sn等杂质,这不利于SnO多晶薄膜的后续应用。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创造性劳动,找到了确保形成单一成分SnO多晶薄膜所需的最高SnOx薄膜沉积速度。

可选地,退火温度为400℃至650℃,退火时间为20min至40min。

可选地,所述衬底为石英玻璃衬底、康宁公司EAGLE2000玻璃非晶衬底或单晶衬底。

可选地,还包括清洗所述衬底的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25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