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7-甲氧基-1-萘基)乙腈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4735.9 | 申请日: | 200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治国;肖杨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台州明翔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55/37 | 分类号: | C07C255/37;C07C253/3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盛辉地 |
地址: | 31002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氧基 萘基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7-甲氧基-1-萘基)乙腈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7-甲氧基-1-萘基)乙腈,CAS号为[138113-08-3],分子式如下所示。
(7-甲氧基-1-萘基)乙腈是合成阿戈美拉汀的关键中间体。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e), 化学名为N-[2-(7-甲氧基-1-萘基)乙基]乙酰胺,商品名Valdoxan,是一种褪黑激素激动剂, 兼有拮抗5HT2C,它是第一个褪黑激素类抗抑郁药,能有效治疗抑郁症,改善睡眠参数和保持 性功能。
(7-甲氧基-1-萘基)乙腈合成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EP0447285报道了将7-甲氧基四氢萘-1-酮与溴乙酸乙酯发生Reformatsky反应,进 而通过硫脱氢芳构化制得(7-甲氧基-1-萘基)乙酸乙酯,再经水解、酰氯化、氨化、脱水消 除制得(7-甲氧基-1-萘基)乙腈。反应路线长达6步,总收率较低,只有30%。
2.WO2009053545报道了以7-甲氧基萘-1-甲酸为原料,首先经BH3还原成7-甲氧基萘-1- 甲醇,进一步与氯化亚砜发生氯代反应,最后与K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7-甲氧基-1-萘基) 乙腈。反应原料较为活泼、危险,不利于工业化。反应总收率为76%。
3.Synthetic Communications(31(4),621-629;2001)报道了以7-甲氧基四氢萘-1- 酮为原料,首先在丁基锂作用下与乙腈发生取代发生,进一步通过2,3-二氯-5,6-二氰对苯 醌(DDQ)脱氢反应以及酸催化下脱水反应制备得到(7-甲氧基-1-萘基)乙腈。反应总收率为 76%。但所用反应原料如丁基锂较为危险,不利于工业化。
4.Archiv der Pharmazie(Weinheim,Germany)(326(2),119-20;1993)报道了以7- 甲氧基萘-1-乙酸为原料,经过酰氯化、氨化、脱水消除制得(7-甲氧基-1-萘基)乙腈。总收 率为79%。但本路线中原料较难获得。
5.EP 1564202报道了以7-甲氧基四氢萘-1-酮为原料,首先与氰乙酸反应制得(7-甲氧 基-3,4-二氢-1-萘基)乙腈,继而以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为氢接受体,以Pd/C为催化剂,在甲 苯中回流制得(7-甲氧基-1-萘基)乙腈。反应总收率为82%。该路线中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和 Pd/C成本昂贵,收率中等,不利于工业化。
6.唐家邓等人(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39(3):161-162)报道了以7-甲氧基四氢萘 -1-酮为原料,首先与氰乙酸在甲苯中回流脱水反应制得(7-甲氧基-3,4-二氢-1-萘基)乙腈, 回流分水24h,冷却至室温,反应液依次用2mol/L氢氧化钠溶液、水和饱和盐水洗涤,用无 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然后蒸除甲苯后得油状中间产物。再将2,3-二氯-5,6-二氰对苯 醌(DDQ)溶于二氯甲烷中,20℃下滴加上述油状中间产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滴毕保温搅拌1h, 反应液过滤,滤液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水和饱和盐水洗涤,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 滤液蒸除溶剂二氯甲烷,剩余物用乙醇∶水(5∶3)重结晶,烘干,得灰白色粉末(7-甲氧基-1- 萘基)乙腈。反应总收率为91%。该路线中操作较为繁琐,且两步反应中采用了不同的反应溶 剂,中间产物需要分离、脱溶,所得油状中间产物杂质多,颜色深,使得最终产物颜色和质 量偏差。所用溶剂二氯甲烷毒性大、沸点低,环境友好性差并难于回收。
综上,现有的各种合成方法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或者收率较低,或者是原料不易获 取,或者是所用原料过于危险不利于工业生产,或者是原料成本较为昂贵,或者是操作工艺 繁琐,所用溶剂毒性大、沸点低,产品质量较差等缺陷。现有的技术路线在在环境友好性和 成本方面都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的(7-甲氧基-1- 萘基)乙腈的合成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台州明翔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技学院;台州明翔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47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