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草莓采后的复合防腐保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5391.3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5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邵兴锋;苏秀榕;潘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00 | 分类号: | A23B7/00;A23B7/005;A23B7/148;A23B7/155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草莓 复合 防腐 保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蔬防腐保鲜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草莓采后的复合防腐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果实色泽鲜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果皮极薄,极易破损,导致腐败菌的入侵,造成果实霉烂,严重影响外观及商品价值。
草莓采后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和根霉(Rhizopus stolonife)导致的灰霉病和根霉病(陈莉,屠康,潘秀娟.采后热处理对草莓果实货架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4,25(9):187-191)。长期以来,使用各种杀菌剂是草莓采后防腐保鲜的主要手段,如速克灵(腐霉利)、速灭霜、多霉清、多菌灵苯等化学杀菌剂(曾光辉,金秀敏.草莓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J].温州农业科技2009,1:37-38)。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化学杀菌剂的使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果蔬类产品走有机绿色的发展道路是今后国内外必然的趋势。因此,寻找无毒、高效的防腐保鲜技术是草莓等易腐水果采后防腐保鲜研究的重点。如陈莉、屠康、潘秀娟用48℃热空气处理30min和44℃热水浸润20min处理的“永丰”草莓果实具有较好的货架品质,果实的呼吸作用明显减弱,能有效地防腐抑菌(采后热处理对草莓果实货架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4,25(9);热处理控制果蔬病害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对病原菌的直接致死作用或抑制作用,但是在贮藏过程中没有剩余的保护作用或保护作用较弱。又如郑晓冬、张红印等用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应用于草莓的防腐保鲜(罗伦隐球酵母对草梅采后灰霉病害的生物防治.农业工程学报,2003,19(5):171-175);罗伦隐球酵母、枯草芽孢杆菌等主要体现在它能同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附着与真菌菌丝破坏其结构,产生抗菌物质,诱导提高果蔬自身的抗病防御能力等,因此在贮藏过程中也能提供较好的保护。以及屠康、邵兴锋、静玮在果蔬防腐保鲜中将热处理与生防菌等其他处理方法相复合,克服了热处理的不足,提高处理的作用效果(贮前复合热处理对果蔬品质和病虫害的影响.果树学报,2006,23(3):442-44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草莓采后的复合防腐保鲜方法,用该方法处理后的草莓贮藏过程中果皮色泽保持较好,果实自然腐烂指数较低,果实人工接种灰霉病害发生率也较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防腐保鲜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草莓采后的复合防腐保鲜方法,包括采后草莓的挑选、热空气处理和贮藏,在热空气处理与贮藏之间还包括用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浸泡0.5~1.5分钟,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浓度为108CFU/ml,所述热空气处理的温度为45℃,所述热空气处理的相对湿度为75~85%,所述热空气处理的时间为1.5~2.5小时,所述贮藏的温度为不高于20℃。地衣芽孢杆菌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ICC 23642;地衣芽孢杆菌为对人体健康有益又安全的益生菌,草莓浸泡0.5~1.5分钟,基本可以在草莓表面附着,诱导提高草莓的抗病防御能力,45℃温度、75~85%湿度的热空气处理条件,不会造成草莓外表的损伤,维持草莓硬度和水份较好,经1.5~2.5小时热空气处理,对草莓的病原菌抑制作用较好,有利于草莓防腐。将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浸泡的草莓防腐保鲜技术未见任何报道,更未公开上述条件热空气处理与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浸泡的复合防腐保鲜技术。
热空气处理的相对湿度为80%,热空气处理的时间为2小时,致死或抑病原菌效果较好。
用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浸泡1分钟,草莓表面附着地衣芽孢杆菌较好。
贮藏温度为不高于5℃。
热空气处理的温度用电加热器控制。
热空气处理的相对湿度用超声波加湿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5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读取用摄像装置
- 下一篇: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