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构诺普利兰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5804.8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7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葛承胜;韩志;唐飞宇;王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宜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07/26 | 分类号: | C07D20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诺普利兰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诺普利兰的合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R构型诺普利兰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诺普利兰,(Rolipram,曾用名ME-3167,ZK-62711,Adeo等),化学名:4-[3-(Cyclopentyloxy)-4-methoxyphenyl]-2-pyrrolidinone,CAS:61413-54-5,由Schering AG研发,属于磷酸二酯酶IV(PDE4)抑制剂,是一种抗炎症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失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等。
诺普利兰结构中有一个手性中心,存在一对对映异构体,目前临床使用的仍然是外消旋体,据文献报道,R-异构体的生理活性是S-异构体的20倍。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化学家对R-诺普利兰的合成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R-诺普利兰的不对称合成,更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
US4,153,713公开了一种消旋诺普利兰的合成方法。以环戊基保护的异香兰醛与丙二酸二乙酯缩合,再与硝基甲烷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经氢化关环,酸水解脱羧和关环反应合成出消旋的诺普利兰:
陈云华等人报道了一条R-诺普利兰的不对称合成路线(化工时刊,2008,22(10),48-50)。该方法以异乙酰香兰酮为原料,以环戊基保护酚羟基后,经Wittig-Horner反应、溴代、Gabriel酰亚胺化、不对称还原和肼解关环得到R-诺普利兰,该路线中关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通过含膦配体(R)-C3-tunephos存在下的铜催化来实现,但含膦配体价格昂贵,合成难度大,使用条件苛刻,使得该路线难以实现工业化。
Anada等(Synthesis,1999,11,1775-1777)通过C-H插入的方法来合成R-诺普利兰,该路线先合成出偶氮中间体在Rh催化剂存在下通过C-H插入反应完成五元环的构建,该路线中使用了价格昂贵的Rh催化剂,使得该路线并无太多工业化价值。催化剂使用了Rh2(S-BPTTL)4。Liu Wei-Jun等(Chinese Journal of synthetic chemistry,2004,12,30)报道了类似的方法学合成出R-诺普利兰,同样无法避免Rh催化剂的使用。
cheol hwan yoon等(Org.Lett.,2003,5(13),2259-2262)也报道了通过Rh催化下的C-H插入合成诺普利兰,该方法中利用砜基来活化偶氮基团,促进C-H插入反应,但该路线并无太多实用价值:
Johann等(Angew.chem.iht ed.engl.,1992,31(7),870-872)报道了利用手性恶唑啉诱导的R-诺普利兰的合成路线,由于手性恶唑啉是一种常用的手性诱导试剂,用途广泛,效果较好。但需要使用化学计量,因此用量较大。同时,其较高的价格也是影响工业化的因素。2000年Robert也报道了类似的路线。
Meyers(J.Org.Chem.,1993,58,36-42)等报道手性环合诱导的方法合成出R-诺普利兰。但该路线步骤较多,总产率低,并使用了诸多危险试剂,使得这条路线并无太大的大规模合成价值。
Mattew报道(Org.Lett.,2009,publish ASAP.)了利用多组分反应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合成诺普利兰,仅用4步反应就合成出诺普利兰。这条路线虽然构思巧妙,但两步关键反应都涉及钯催化剂和含膦配体,使得这条路线并无大规模合成的价值。
Nicole Langlois等(Syn.Commun.,1997,27(18),3133-3144)通过氰基的共轭加成合成出R-诺普利兰,但步骤较长,需要二乙基氰基铝等危险试剂。
Adolfo Diaz等(Synthesis,1997,559-560)通过铜锂盐对L-谷氨酸衍生物的加成反应,合成出R-诺普利兰。但该路线中使用了危险而昂贵的丁基锂,使得该路线的成本很难降低,不利于大规模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宜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宜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58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