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双向传输机制的移位缓存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0666.2 | 申请日: | 200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5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隆;涂俊达;陈勇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C19/00 | 分类号: | G11C19/00;G11C19/28;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传输 机制 移位 缓存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位缓存器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具双向传输机制的 移位缓存器电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平面 显示器,其具有外型轻薄、省电以及无辐射等优点。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原 理是利用改变液晶层两端的电压差来改变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 用以改变液晶层的透光性,再配合背光模块所提供的光源以显示影像。一般 而言,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有多个像素单元、栅极驱动器以及源极驱动器。源 极驱动器用来提供多个数据信号到多个像素单元。栅极驱动器包含移位缓存 器电路,用来提供多个栅极信号以控制多个数据信号写入到多个像素单元。 因此,移位缓存器电路即为控制数据信号写入操作的关键性组件。
图1为现有的移位缓存器电路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移位缓存器电路 100包含多级移位缓存器。为方便说明,移位缓存器电路100只显示第N-1级移 位缓存器111、第N级移位缓存器112、以及第N+1级移位缓存器113。第N级移 位缓存器112用来根据第一频率CK1、第二频率CK2及启始脉冲信号STn-1产生 栅极信号SGn与启始脉冲信号STn。栅极信号SGn经由栅极线GLn馈入到像素 阵列101的对应像素单元103,用以控制数据线DLi的数据信号的写入操作。启 始脉冲信号STn则馈入到第N+1级移位缓存器113,用来使能第N+1级移位缓存 器113以输出具有高电压准位的栅极信号SGn+1。
在移位缓存器电路100的运作中,多级移位缓存器只能依启始脉冲信号下 传模式进行单向扫描而依序输出高电压准位脉冲的栅极信号,如此较容易导 致显示画面的云纹效应(Mura effect),换句话说,现有的移位缓存器电路100 的单向扫描运作模式并无法用来提供高画面质量。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揭露一种具双向传输机制的移位缓存器电路, 用以提供多个栅极信号到多个栅极线,可以抑制云纹效应(Mura effect),从而 改善画面质量。
所述移位缓存器电路包含多级移位缓存器,其中第N级移位缓存器包含上 拉单元、进位单元、进位控制单元、输入单元、控制单元、第一下拉单元、 以及第二下拉单元。
上拉单元电连接于第N栅极线,用来根据驱动控制电压与第一频率以上拉 第N栅极信号,其中第N栅极线用来传输第N栅极信号。进位单元用来根据驱 动控制电压与第一频率产生前置启始脉冲信号。进位控制单元电连接于进位 单元以接收前置启始脉冲信号,用来根据第一偏压与第二偏压将前置启始脉 冲信号输出为第N下传启始脉冲信号或第N上传启始脉冲信号。输入单元电连 接于第N-1级移位缓存器与第N+1级移位缓存器以接收第N-1下传启始脉冲信 号与第N+1上传启始脉冲信号,用来将具高电压准位的第N-1下传启始脉冲信 号或第N+1上传启始脉冲信号输入为驱动控制电压。控制单元用来根据第一频 率、第N栅极信号与驱动控制电压产生控制信号。第一下拉单元电连接于控制 单元、第N栅极线与进位单元,用来根据控制信号、第二频率、或第四频率以 下拉第N栅极信号,以及用来根据第四频率以下拉前置启始脉冲信号。第二下 拉单元电连接于输入单元与第N栅极线,用来根据第三频率以下拉驱动控制电 压与第N栅极信号。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另揭露了一种具双向传输机制的移位缓存器电 路,用以提供多个栅极信号至多个栅极线。所述移位缓存器电路包含多级移 位缓存器,其中第N级移位缓存器包含上拉单元、下传进位单元、上传进位单 元、输入单元、控制单元、第一下拉单元、以及第二下拉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06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具进胶机构
- 下一篇:一种微圆柱阵列结构注塑模具的优化设计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