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轧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4373.1 | 申请日: | 2009-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3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油市丰威特种带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12 | 分类号: | C21D8/12;C21C5/52;B22D1/00;B21B1/22;B21B37/74;B21B37/58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 立 |
地址: | 62170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 取向 硅钢 生产工艺 | ||
1.冷轧取向硅钢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铁、IF钢和返回料加入电炉冶炼,控制炉料中元素含量C小于或等于0.1%、P小于或等于0.01%;冶炼产出的钢水注入钢包,控制前述钢水温度1620~1680℃;
b)将钢包置于炉外加热炉中,加入占炉料总重0.1~0.2%的Al块、1.5~2.25%的石灰、0.25~0.37%的矽石、0.25~0.37%的萤石进行熔炼,待全部熔融后,加入占炉料总重0.20~0.30%的碳粉;当钢水中S的含量0.003~0.007%时,调控Cu含量为0.58~0.64%、C含量为0.30~0.50%;冶炼产出的钢水注入中间包,控制前述钢水温度1655~1695℃;
c)将中间包置于炉外真空炉中,若钢液温度低于1520℃,则向包中加入占炉料总重0.1~0.2%的Al锭;控制真空度小于或等于500Pa,入罐时间5~15分钟;用生铁微调钢水中C含量于0.03~0.04%之间,调整Si含量于2.8~3.2%;Mn、Cu、S重量比为19~22∶58~62∶0.5~1.5;
d)吊包出钢,吊包温度1530~1580℃,之后进行模铸,模铸完成后,将钢锭送至加热炉中,钢锭入炉温度400~750℃;钢锭加热温度1100~1250℃,钢锭在炉时间6~10h;之后,将钢坯放入加热炉中,加热温度为1260~1290℃,加热时间3~5h,之后对钢坯进行初轧,初轧温度为1100~1200℃,压下率大于或等于80%;初轧完成后进行精轧,精轧温度为900~1080℃,压下率大于或等于90%,层流冷却,当温度为500~650℃时对精轧后的钢带进行卷取;
e)对前述钢带进行抛丸酸洗以去除钢带表面的氧化铁皮;
f)将酸洗完成后的钢卷在轧机中进行一次轧制;
g)将一次轧制后的钢带开卷用3~5%的NaOH溶液进行碱洗,再经水洗,之后通过热风干燥后进入脱碳退火炉进行脱碳处理,炉内气氛为N2、H2、H2O,炉内温度为790~850℃,钢带以4~6m/min的速度通过脱碳退火炉;
h)脱碳退火后的钢将再次返回轧机进行二次轧制,将钢带轧至工艺尺寸;
i)二次轧制完成后,钢卷经3~5%的NaOH溶液碱洗后,再经水洗,之后入炉退火,炉内气氛为N2、H2、H2O,炉内温度500~600℃;最后涂敷MgO并烘干;
j)将钢带送到高温罩式炉进行高温退火,炉内气氛为N2、H2,炉内温度为1100~1300℃;
k)将钢卷清洗后涂绝缘层,然后烘干并在退火炉内进行拉伸平整,炉内气氛为N2、H2,炉内温度800~830℃;
l)对钢带进行剪裁整型后,产出成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取向硅钢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的Mn∶Cu∶S重量比为21∶6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油市丰威特种带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油市丰威特种带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437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铜纳米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机床电磁离合器磁轭激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