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微食用绿豆蛋白粉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67873.0 申请日: 2009-10-13
公开(公告)号: CN101692887A 公开(公告)日: 2010-04-14
发明(设计)人: 盛勇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A23L1/20 分类号: A23L1/20;A23L1/29;A23L1/3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65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食用 绿豆 蛋白粉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营养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超微食用绿豆蛋白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测定,每100克绿豆中含蛋白质22.1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59克,热值332千卡,还含有钙、磷、铁及维生素a、b1、b2、烟酸及肽类。中医认为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润肤的功效。绿豆汤是人人皆知的夏季解暑饮料,绿豆的另一重要药用价值是解毒,现代仍常用绿豆辅助解毒,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些绿豆汤,有一定的祛铅毒功效。此外绿豆还含有降血压及降血脂的成分,高脂血症患者每日进食50克绿豆,血清胆固醇下降率达70%。绿豆粉因其含有大量蛋白质、B族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故有增白、淡化斑点、清洁肌肤、去除角质、抑制青春痘的功效。纯绿豆粉(熟)用途:食用,清热解毒。纯绿豆粉(生)用途:做面膜,清热解毒,美白,淡化斑点。

但是传统的绿豆汤做法费工费时,且携带不便,而超市中的粗绿豆粉不仅难以下咽,口感极差,生物利用度也不高,作用甚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好,清热解毒,去痘清肤,食疗效果显著的超微食用绿豆蛋白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把绿豆洗净,热风风干,碾压后去皮,再挤压膨化,膨化温度为70-140℃,经挤压膨化后的去皮绿豆用粗粉碎机粉碎至平均粒度小于100μm,之后用粉碎至平均粒度小于100μm的绿豆50-75%,薏仁粉10-25%,黑豆粉10-25%,珍珠粉0.5-5%,红糖1-20%,按质量百分比比例混合,用搅拌机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20分钟,取出后放入烘箱烘干,烘干温度为90-130℃,时间为20-50分钟,随后用超微粉碎机粉碎至平均粒度1-30μm。所述膨化温度最好为80-110℃,所述质量百分比比例混合最好为绿豆60-70%,薏仁粉10-20%,黑豆粉10-20%,珍珠粉1-3%,红糖3-12%,所述搅拌时间最好为10-15分钟,所述烘箱烘干时间最好为30-40分钟,所述烘干温度最好为100-105℃,所述超微粉碎机最好为超音速气流粉碎机或机械冲击粉碎机,所述超微粉碎机粉碎平均粒度最好为3-15μ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把绿豆洗净,热风风干,碾压后去皮,再挤压膨化,膨化温度为70-140℃,最佳膨化温度为80-110℃,挤压膨化时,应保持速度均匀。经挤压膨化后的去皮绿豆用粗粉碎机粉碎至平均粒度小于100μm。之后用粉碎至平均粒度小于100μm的绿豆50-75%,薏仁粉10-25%,黑豆粉10-25%,珍珠粉0.5-5%,红糖1-20%,按质量百分比比例混合,以绿豆60-70%,薏仁粉10-20%,黑豆粉10-20%,珍珠粉1-3%,红糖3-12%按质量百分比比例混合最佳。用搅拌机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20分钟,以10-15分钟为最佳。取出后放入烘箱烘干,烘干温度为90-130℃,时间为20-50分钟,温度以100-105℃最佳,时间以30-40分钟为最佳。随后用超微粉碎机粉碎至平均粒度1-30μm,平均粒度以3-15μm为最佳。

上述超微食用绿豆蛋白粉,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用热风干燥,辐射杀菌后真空封装即可获得粒度均匀、吸收性好、口感佳的绿豆蛋白粉。上述制得的超微食用绿豆蛋白粉还可以用袋装机装袋或用压片机压片,以使食用更为方便快捷。

下面是制备绿豆蛋白粉的实施例。通过实施例可以了解到不同工艺条件对粒度、吸收性、口感的影响。

实施例1:

10千克的绿豆洗净,热风风干,碾压后去皮,再挤压膨化,膨化温度为110℃,经挤压膨化后的去皮绿豆用粗粉碎机粉碎至平均粒度小于100μm,之后用粉碎至平均粒度小于100μm的绿豆70%,薏仁粉15%,黑豆粉10%,珍珠粉1%,红糖4%,按质量百分比比例混合,用搅拌机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分钟,取出后放入烘箱烘干,烘干温度为90℃,时间为30分钟,随后用超微粉碎机粉碎至平均粒度10μm。粒度均匀。

实施例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78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