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0294.1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6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3/00 | 分类号: | H04R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热声原理的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早在二十世纪初,H.D.Arnold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声效应的热致发声器,请参见文献“The thermophone as a precision source of sound”,H.D.Arnold,I.B.Crandall,Phys.Rev.10,22-38(1917)及“On Some Thermal Effects of Electric Currents”,William Henry Preece,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Vol.30,pp408-411(1879-1881)。该热致发声器通过向一导体中通入交流电来实现发声。该导体须具有较小的热容,较薄的厚度,且可将其内部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给周围气体介质的特点。当交流电通过导体时,随交流电电流强度的变化,导体可迅速升降温,并和周围气体介质迅速发生热交换,周围气体介质分子运动,气体介质密度亦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发出声波。现有技术中,最有效的导体为金属。
H.D.Arnold和I.B.Crandall在文献“The thermophone as a precision source of sound”,Phys.Rev.10,pp22-38(1917)中介绍了一种简单的热致发声器,其采用一铂片作发声元件,该铂片的厚度为0.7微米。请参见图1,该发声元件102通过一夹具104固定。所述发声元件102及夹具104设置在一基体108表面。一电流引线106与所述发声元件102电连接,用于向所述发声元件102输入电信号。由于发声元件102的发声频率与其单位面积热容密切相关。单位面积热容大,则发声频率范围窄,强度低;单位面积热容小,则发声频率范围宽,强度高。欲获得具有较宽发声频率范围及较高强度的声波,则要求发声元件102的单位面积热容愈小愈好。而具有较小热容的金属铂片,受材料本身的限制,其厚度最小只能达0.7微米,而0.7微米厚的铂片的单位面积热容为2×10-4焦耳每平方厘米开尔文。受材料单位面积热容的限制,采用该铂片作发声元件102的发声器的发声频率最高仅可达4千赫兹且发声强度较低。因此,利用热声效应的上述热发声器无法满足日常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的频率范围较宽,发声强度较高且发声效果较好。
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一发声模组,该发声模组包括至少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二电极以及一热发声膜,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互间隔地与该热发声膜电连接,其中,所述热发声膜包括一碳纳米管结构,所述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保护结构、一第二保护结构及一红外反射膜,所述热发声膜设置在该第一保护结构和第二保护结构之间,所述红外反射膜设置在第一保护结构表面。
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至少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二电极以及一热发声膜,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互间隔地与该热发声膜电连接,其中,所述热发声膜包括一碳纳米管结构,所述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红外反射膜及一红外透射膜,所述热发声膜设置在该红外反射膜及红外透射膜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发声装置采用碳纳米管结构作热发声膜,该碳纳米管结构具有较小的单位面积热容,所述发声装置的发声频率范围较宽,发声强度较高且发声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碳纳米管膜作热发声膜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用作热发声膜的碳纳米管拉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采用多个电极的发声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声装置。
请参阅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声装置10,该发声装置10包括一发声模组110,一第一保护结构120、一第二保护结构130及一红外反射膜140。所述第一保护结构120和第二保护结构130分别设置在所述发声模组110的两侧。所述红外反射膜140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结构120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02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