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氮化镓半导体衬底和蓝色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0653.3 | 申请日: | 200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1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中山雅博;松本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3/00 | 分类号: | H01L23/00;H01L33/00;H01S5/00;H01L21/3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志湧;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 半导体 衬底 蓝色 发光 器件 | ||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4年8月6日、中国国家申请号为 2004800317980、申请人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且发明名称为 “氮化镓半导体衬底及其制造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氮化镓(GaN)半导体衬底,以及涉及刻蚀外延衬底- 其上外延地生长了GaN、InGaN和AlGaN膜的GaN衬底的方法,以及涉 及由这种方法刻蚀的GaN衬底。
背景技术
在蓝色发光器件技术中,典型地通过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地生长 包括n-型和p-型GaN和InGaN层的薄膜以形成p-n结,向下刻蚀该薄膜至 n-型GaN层,在n-型GaN上设置n-电极和在p区上设置p-电极以得到用划 片机切割为单个芯片的单元发光二极管以制造LED芯片,将管座 (stems)粘附到芯片,用导线将p-电极和n-电极连接到引线,以及用 帽盖覆盖该组件,来制造蓝色LED器件。该工艺具有已证实的性能记录 并被广泛地采用。
利用蓝宝石衬底,很好的确立制造方法;以低成本和没有供应的 不稳定性,衬底具有已证实的性能纪录。然而,由于蓝宝石没有解理, 它不能被自然劈开分为芯片,而是代替地,必须用划片机机械地切割。 因为蓝宝石是坚硬的、坚固材料,来自该切割操作的产量是不利的。 因为蓝宝石是绝缘体,必须在衬底的底部设置电极-在GaN膜的顶上必 须设置n-电极,以及需要两次引线键合。而且,N-电极需要的额外表面 积是一个问题,在于它对缩小尺寸有限制。
面对这样的背景,GaN单晶体有希望作为用于InGaN基蓝色发光器 件的衬底。已知加热GaN不会使它液化,因此GaN晶体不能由液相生长, 而是使用在制造GaN膜中采用的汽相方法。可利用的方法包括HVPE、 MOCVD和MOC,这些方法是其中在起始衬底提供汽相前体,以形成 GaN或其他氮化物基薄膜的技术。
汽相技术已被采用和改进,以形成厚的、小位错GaN层,其中通 过除去起始衬底,制造独立的GaN膜。由于起始衬底使用蓝宝石,因此 带来除去蓝宝石的困难,本申请人利用(111)GaAs衬底。GaAs起始 衬底可以用王水刻蚀掉。
当可以以此方式获得GaN单晶体时,用于使该晶体成为具有镜面 抛光的晶片的抛光、刻蚀和相关技术不被研制。因此,现阶段是其中 在晶体上按照原样生长薄膜,没有抛光或刻蚀。依据GaN晶片,可以通 过汽相生长在异质衬底上形成的仅仅是c-面晶体,其中在表面中出现c- 面((0001)面)。
至于所涉及的c面,有两种,(0001)面和(001)面。这些是其 中Ga被露出的表面,和其中N被露出的表面。这两种表面的生化性能是 完全不同的。Ga表面在化学上是惰性的,几乎不经历任何化学影响, 以及在物理上是极其坚固的,难以使用研磨剂抛光。N表面在物理上是 脆弱的,且可以被抛光,以及存在可以用化学剂刻蚀的晶面。
GaN的刻蚀是不能被简单地处理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已设计了 各种技术:将电极粘附到晶体并刻蚀晶体,同时使电流穿过它,以及 刻蚀该晶体,同时用紫外线轰击它。尽管如此,认为其上有可能被刻 蚀的表面通常是N表面,而刻蚀和抛光Ga表面是困难的。
然而,为了制造具有镜面抛光的晶片,抛光是必不可少的。尽管 抛光工序本身是困难的,在其中以某种方式管理GaN晶片抛光的情况 下,由于该抛光,在晶片上将出现加工变换层。这是抛光研磨剂和压 盘成分侵入晶片表面和外来物进入该表面的晶片部分,损害晶体结构。
一旦嵌在里面,必须尽一切办法除去该加工变换 (process-transformed)层,因此必须执行刻蚀。但是,至今为止,没 有GaN刻蚀技术。一般,GaN不能用化学活性物质刻蚀。加工变换层是 相当厚的;因此,不能通过湿法刻蚀除去加工变换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06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