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质弯管外防腐层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0873.6 | 申请日: | 200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发东 |
主分类号: | F16L9/02 | 分类号: | F16L9/02;F16L43/00;F16L58/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13四川省双流县华阳镇***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管 防腐 加工 方法 | ||
1.一种钢质弯管三层PE外防腐层的加工方法,其防腐层成型加工设备中各成型工序部件依序为电感应加热器、静电粉末喷涂器、缠绕机、滚压机、二次加热器、二次滚压机、水冷却器,其特征是:对单个弯管分别加工其防腐层,弯管沿其轴线平面水平或者垂直放置,单个弯管两端管口分别由一个管口夹具夹持和支承,弯管装夹时,由其下方的N个临时支承支持和调节弯管的装夹位置;
各成型工序部件分组组合为1~4个圆筒形部件,各圆筒形部件沿弯管轴线的切线的平行方向依序布置,且能沿弯管的径向依序向弯管轴线位置做进给或退出直线运动,进给后套在弯管外径上的各圆筒形部件沿弯管的轴线方向运动,与此同时相应的成型工序部件做自身的作业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管口夹具,其特征是:采用沿弯管两端管口由内到外的管口内涨紧方法夹持并支承弯管,夹持同一弯管的两个管口夹具在弯管轴线平面内的转动角度和两个管口夹具间的距离可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成型工序部件组合的圆筒形部件,其特征是:含有缠绕机成型工序部件的圆筒形部件为可开合或者为不可开合圆筒形部件,其余未含有缠绕机成型工序部件的圆筒形部件为可开合圆筒形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层成型加工设备,其特征是:在同一套设备中设置有两套含有缠绕机成型工序部件的圆筒形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套在弯管外径上的各圆筒形部件,其特征是:实现圆筒形部件沿弯管轴线方向运动的机构是按极坐标方式调控的运动机构,或者是按直角坐标方式调控的运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按极坐标方式调控的运动机构,其特征是:由切向移动副、进给移动副、极角转动副和极径移动副组成;切向移动副的运动方向与各成型工序的圆筒形部件的轴线平行,且切向移动副的移动构件固定安装在各工序部件组合成的各圆筒形部件的外圆,其导轨构件与进给移动副的移动构件垂直固定连接;进给移动副的轴线平行于弯管曲率半径方向,且其导轨构件的一端与极角转动副的转动套构件轴线垂直固定连接;极角转动副的中心轴构件与弯管曲率中心轴线共线,且中心轴构件与极径移动副的移动构件沿其移动方向垂直固定连接,极径移动副的导轨构件作为按极坐标方式调控的运动机构的机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按直角坐标方式调控的运动机构,其特征是:由切向移动副、部件转动副、弦高移动副、进给移动副和弦向移动副组成;切向移动副的运动方向与各成型工序的圆筒形部件的轴线平行,且切向移动副的移动构件固定安装在各工序部件组合成的各圆筒形部件的外圆,其导轨构件上垂直固定安装部件转动副的转动轴构件;部件转动副的轴线垂直于弯管轴线,且其转动套构件与弦高移动副的移动构件垂直固定安装;弦高移动副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弯管轴线弧形段的弦高方向,且其导轨构件的一端垂直固定于进给移动副的移动构件;进给移动副的运动方向垂直于弯管轴线平面,且其导轨构件与弦向移动副的移动构件垂直固定连接;弦向移动副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弯管轴线弧形段的弦向,且其导轨构件是按直角坐标方式调控的运动机构的机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质弯管三层PE外防腐层的加工方法中的管口夹具,其特征是:当其设置为一套两台时,弯管是按固定工位进行防腐作业;当其设置为两套四台时,两套管口夹具分别夹持和支承不同的单个弯管,通过交替往复移动或者转动进行工位转换,实现多工位防腐层成型加工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三层PE外防腐层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防腐层成型加工设备是弯管轴线平面水平放置的卧式成型加工设备,或者是弯管轴线平面垂直放置的立式成型加工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开合圆筒形部件,其特征是:组成可开合圆筒形部件的固定圈架和转动圈架分别由2-3个首尾铰接连接的弧形构件构成一端可开合的开口圈架,固定圈架的开合端安装开合锁;固定圈架圆周分布安装多个支撑滚轮,各支撑滚轮夹持或支持安装转动圈架,当转动圈架转动到与固定圈架的开合端平齐后,两者的铰接轴同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发东,未经吴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087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