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醚负载的N-杂环卡宾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2533.7 | 申请日: | 200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1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晨;李红梅;王苏静;赵新杰;岑非非;张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G65/337 | 分类号: | C08G65/337;C08G65/338;C07F15/00;B01J31/12;B01J31/06;C07C67/343;C07C69/614;C07C69/734;C07C69/616;C07C69/61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7102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杂环卡宾钯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醚负载的N-杂环卡宾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同时还涉及该化合物在芳基羧酸酯生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芳基羧酸酯类化合物具有消炎、止痛作用,是许多天然产物、药物、合成中间体的重要 结构单元,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伴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相关行业对芳基羧酸酯类衍 生物的需求量也将会越来越大。目前,芳基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很多,但真正具有 工业化价值的仅有氰化钠法、苯乙酰胺法以及一氧化碳羰基合成法。我国90%以上的企业采 用的都是传统的氰化钠法,但该法存在原料和中间体毒性大、不安全、成本高等缺点,正逐 渐被淘汰。而芳基乙酰胺水解法则需要加压进行,且其副产物2-苯乙硫醇奇臭、对环境污染 大,限制了该法的应用。羰基合成法对原料的纯度要求高,所使用的催化剂价格也十分昂贵, 因此需要在反应过程中精心操作以防止催化剂失活和损失。2001年,美国的两个研究小组分 别报道了酯与卤代芳烃在钯催化下的芳基化反应,该反应产率高、原料和试剂易得、反应条 件简单易控制,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芳基羧酸酯合成方法。然而该法至今还未得到真正的工业 化,主要就是因为催化剂昂贵且用量大,难于回收再利用。
近年来,聚合物负载催化剂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将具有催化 活性的官能团、金属及金属络合物等连接到聚合物载体上,最直接的好处是:反应结束时, 利用过滤、溶剂洗涤等简单的物理步骤就可以将催化剂与反应液分离,反应产物易于纯化, 催化剂可回收并循环利用。尽管人们对用作载体的聚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最常见的载 体仍然是聚苯乙烯树脂及其修饰物,截至目前,还未见有将聚醚类高分子用作催化剂载体的 报道。
发明内容
考虑到聚苯乙烯类载体刚性强、支链短,负载催化剂的活性低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旨 在提供一种聚醚负载的N-杂环卡宾钯化合物,该化合物中聚醚载体的主链刚性可调控,支链 较长,能够使所负载的钯化合物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该化合物的合成 方法。
将聚醚负载的N-杂环卡宾钯化合物用作催化剂,催化羧酸酯与取代芳香化合物反应、一 步合成芳基羧酸酯是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聚醚负载的N-杂环卡宾钯化合物,所述聚 醚分子链上含有链节(I):
链节(I)中n=1~10,R为芳基或烷基,X为Cl-、Br-、I-、BF4-或PF6-。
所述R’=-H、- CH3、-C2H5、-C3H7、-C4H9、-C6H5、-COCH3、-OCH3、-N(CH3)2或-NO2;所述烷基为C1-C8的直链 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烷基。
聚醚负载的N-杂环卡宾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为:1)将分子链上含有链节(II) 的聚合物、带有羟基手臂的咪唑鎓盐和碱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溶解,80~160℃ 温度下反应6~48小时后加水析出产物,依次用丙酮、乙醚洗涤产物,干燥后得聚醚负载的 咪唑鎓盐;2)取聚醚负载的咪唑鎓盐、钯盐和碱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100~ 160℃下加热回流3~12小时,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得聚醚负载的N-杂环卡宾 钯化合物;所述链节(II)的结构为:
所述带有羟基手臂的咪唑鎓盐的通式为:
其中n=1~10,R、X分别与链节(I)的R、X涵义相 同,或者X为Cl-,制得的聚醚负载N-杂环卡宾钯化合物的氯盐通过离子交换获得该化合物 的溴盐、碘盐、四氟硼酸盐或六氟磷酸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师范学院,未经洛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25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