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及发动机冷却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2935.7 | 申请日: | 2009-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5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 | 分类号: | F02F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泰;朱成蓉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冷却水 结构 冷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冷式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套结构,尤其涉及由气缸体、气缸盖组成的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由气缸体水套和气缸盖水套组成的,传统的水流组织一般是:冷却水从气缸体一侧进入,经气缸体水套后穿过气缸垫进入到气缸盖的水套内,然后从气缸盖一端流出,即发动机内的水循环是从气缸体流到气缸盖,冷却水的进出口分别位于气缸体和气缸盖上。冷却水也是先吸收气缸体的热量后,再吸收气缸盖的热量,最后从气缸盖流出。该冷却水的循环没有充分利用发动机的燃烧放出的热量,因此发动机的水温上升比较慢,不利于改善发动机起动后的排放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利用发动机燃烧释放的热量,使发动机起动后快速热机,从而更有利于改善发动机起动后的排放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以及水流组织形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包括气缸体水套和气缸盖水套,冷却水从气缸体进入,经气缸体水套后进入到气缸盖水套内,然后从气缸盖水套再进入到气缸体水套内,最后从气缸体流出;气缸体水套上设置有冷却水入水口和冷却水出水口;气缸体水套上还设置有两个挡板,将气缸体水套分隔成两部分,冷却水入水口和冷却水出水口分别设置在该两部分上;气缸体水套底部沿水流方向设计成波浪形结构,该波浪形结构的波谷位于单个气缸体中间位置,波峰位于两个气缸体之间的中间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方法,冷却水从气缸体进入,经气缸体后进入到气缸盖内,然后从气缸盖再进入到气缸体内,最后从气缸体流出。
本发明重新组织发动机冷却水的水循环,使其先从气缸体流向气缸盖,然后从气缸盖流回气缸体,冷却水均是从气缸体流入流出的。具体水流流向为:冷却水先从气缸体水套入口进入,从气缸体水套一侧上行到气缸盖水套同侧,然后绕过气缸盖燃烧室水路后,再从气缸盖另一侧流回到气缸体水套同侧内,最后从气缸体水套该侧流出。同时为了防止冷却水仅在气缸体水套内循环,而不流入到气缸盖水套内,因此在气缸体水套内设置了两个挡板,将气缸体水套分隔成两部分,通过该结构是气缸体水套与气缸盖水套组成一个循环水路。另外为了更好控制水流流动,气缸体水套底部设计有波浪形结构,波谷位于单个气缸体中间区域,波峰位于两个气缸体之间的中间位置。
本发明由于增加了冷却水流从气缸盖水套返回到气缸体水套这一循环,使冷却水吸收的发动机热量更充足,因此发动机的水温上升比较迅速,这样就可以达到发动机快速热机的目的,从而更有利于改善发动机起动后的排放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气缸体、气缸盖水流组织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气缸体水套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气缸体水套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的水套结构的水流组织是:冷却水从图示右侧的气缸体水套2入水口4进入到气缸体水套2,然后从气缸体水套2的一侧上行到气缸盖水套1相连的相同一侧,在绕过气缸盖燃烧室水路后,从气缸盖水套1另一侧回流到气缸体水套2同侧,最后从出水口3流出。
参照图2,气缸体水套2底部沿水流方向设计成波浪形结构5,波谷位于单个气缸体中间位置,波峰位于两个气缸体之间的中间位置,从而更有利于冷却水的流动。
参照图3,气缸体水套2被两个挡板6分成两部分,冷却水从入水口4流入,然后从另一侧的出水口3流出。这样冷却水不会仅在气缸体水套2内流动而不进入气缸盖水套1,图中可以看出冷却水的进出口位置均位于气缸体水套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29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空管状物固定装置
- 下一篇:铝木复合百叶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