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重场板LDMOS器件及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4438.0 | 申请日: | 2009-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7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强;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远创达科技有限公司;远创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远创达科技(开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0;H01L21/336;H01L21/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重 ldmos 器件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重场板LDMOS器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功率LDMOS器件中,要求在满足源漏击穿电压BVdss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器件的源漏导通电阻Rds,on以降低器件的功率消耗,提高器件的工作效率。但是源漏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的优化要求却是相互矛盾的,在射频(RF)LDMOS功率器件中,常采用场板(field plate)技术来缓和这一矛盾。常用的单一场板技术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场板的水平部分与半导体表面间的距离恒定,如图1所示,但是理想的场板要求离开器件表面的距离不应是单一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重场板LDMOS器件及其加工方法,更好的缓解了源漏击穿电压与导通电阻的优化要求之间的矛盾,改善LDMOS器件的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重场板LDMOS器件,包括半导体本体,所述半导体本体表面设有至少两个场板,所述每个场板具有与半导体本体表面平行的水平部分,不同场板的水平部分与半导体本体表面之间的距离不等。
进一步的,所述所有的场板都位于半导体本体的漏漂移区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两个场板的水平部分与半导体本体表面的距离逐次递增。即第一个场板最靠近半导体本体表面设置,第二个场板略远,依次类推。该逐次递增可以是线性递增,也可以是非均匀的递增,但是较佳的为均匀线性逐次递增。各场板的水平部分间在横向位置上可以有交叠,也可以没有。
一种多重场板LDMOS器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加工半导体本体,包括了栅的形成;
2)于半导体本体的表面沉积一个介质层,再于该介质层上沉积一导电薄膜,所述导电膜经由光刻和腐蚀工艺形成第一个场板;
3)随后再依次沉积一个介质层和导电薄膜,并经由光刻和腐蚀工艺形成第二个场板;
4)根据需要制作的场板的个数重复步骤3)。如:当只需要加工两个场板时,就不需要重复步骤3);当需要加工三个场板时,就将步骤3)重复一次,依次类推。
本发明优点是:器件仿真计算表明,在所有其它的器件结构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对于具有相同的导通电阻的最优化设计的单重场板LDMOS器件和最优化设计的多重场板LDMOS器件,多重场板LDMOS器件的源漏击穿电压要高于单重场板LDMOS器件(如在上述条件下,具有接地的双重场板LDMOS器件的源漏击穿电压为73V,具有接地的单重场板LDMOS器件的源漏击穿电压为61V).这表明在相同的源漏击穿电压要求下,运用多重场板的LDMOS器件可以显著增加N型漂移区的掺杂浓度,器件的导通电阻因而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单重场板LDMOS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第一个场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第二个场板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半导体本体;11漏漂移区;12P型重掺杂衬底;13P型外延层;14P型掺杂连接或用导电物填充的沟槽;15P型重掺杂源区;16P型掺杂沟道区;17N型重掺杂源区;18N型重掺杂漏区;19栅;110漏欧姆接触区;111源欧姆接触区;2场板;2a第一个场板;2b第二个场板;21水平部分;3介质层;4a第一通孔;4b第二通孔;5a第一金属;5b第二金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源漏击穿电压在60V~120V之间的多重场板LDMOS器件,包括半导体本体1,所述半导体本体1包括最下层的P型重掺杂衬底12,P型重掺杂衬底12上的P型外延层13,P型外延层13上形成的P型重掺杂源区15、P型掺杂沟道区16、N型掺杂漏漂移区11和N型重掺杂漏区18,其中P型重掺杂区15和P型掺杂沟道区16相连的位置上形成有N型重掺杂源区17。P型重掺杂源区15和P型重掺杂衬底12之间还可设置P型掺杂连接或用导电物填充的沟槽14,该沟槽14内的P型掺杂或导电物与P型重掺杂衬底12相接触;该沟槽还可以为用导电物填充的通孔。源欧姆接触111设于P型重掺杂源区15和N型重掺杂源区17的上表面,漏欧姆接触区110设于N型重掺杂漏区18上表面。所述半导体本体1上还形成有栅19。
如图2所示,所述半导体本体1表面设有三个场板2,所述每个场板2具有与半导体本体1表面平行的水平部分21,各场板2的水平部分21与半导体本体1表面之间的距离成均匀线性逐次递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远创达科技有限公司;远创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远创达科技(开曼)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远创达科技有限公司;远创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远创达科技(开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44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母板
- 下一篇:一种双槽牙刷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