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环芳酮3,6-二苯甲酰基苊及其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4205.9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8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黄立静;李国芳;罗颖;谢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9/792 | 分类号: | C07C49/792;C07C45/46;B01J27/125;B01J31/26;B01J3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环芳酮 二苯甲酰基苊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特指一种新型精细化工中间体多环芳酮3,6-二苯甲酰基苊及其合 成方法,即应用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合成一种在染料、医药、农药、塑料、化妆品等领域 都有着十分广泛应用的新型精细化工中间体-3,6-二苯甲酰基苊。
背景技术
芳酮是形成芳酮聚合物(聚酮)的基础,芳酮聚合物是结晶或半结晶型的热塑性材料,具有 耐高温、耐有机和无机化学类药品的性能,即使长期浸泡于热水中,也能耐水解。芳酮聚合物还 具有耐腐蚀、释放烟雾少、低毒、阻燃等性能。芳酮作为医药、农药、染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中 间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合成一直倍受关注。
多环芳烃是制备多环芳酮的主要原料。由于多环芳烃具有特殊的共轭结构体系,使其激发态 不易通过振动等方向释放能量,而较易发射荧光回到基态,且共轭体系愈大,荧光量子发射几率 可能愈高,这就决定了多环芳香酰氯取代类化合物在衍生化荧光检测方面的特殊重要性。这类酰 氯类荧光探针能较快地与醇类化合物发生衍生化反应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在甾体避孕药、阿 托品类抗胆碱药等的超微量分析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9-蒽酰氯性质比较活泼,反应性强,不仅 易与各类氨基、羧基药物迅速反应,而且对常用的丹磺酰氯等荧光探针无法应用的伯、仲羟基化 合物也能与之较快的反应。
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是制备芳酮常用的重要反应之一,具有反应简单、选择性高等优点。 在芳酮的合成方面,目前对于以苯和萘及其衍生物,还有蒽、菲等多环芳烃作为合成原料来制备 芳酮化合物,文献已有相关报导。而对于利用多环芳烃苊为主要原料由酰基化反应制备3,6-二苯 甲酰苊的研究,经文献检索,目前国外主要是采用AlCl3为催化剂、剧毒的硝基苯做为溶剂,目 标产物3,6-二苯甲酰苊的收率只有33%。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当Lewis酸AlCl3催化苊与苯甲酰氯 反应的同时,硝基苯与苊也发生反应并生成了N-苯基氨基苊烯、N-苯基氨基苊、联苊-苊烯和联 苊等产物,所以致使其产率很低。而我们的研究是采用Lewis酸离子液体为催化剂、CCl4和离子 液体作为反应溶剂,这样不仅避免了溶剂参与反应,还大大提高了目标产物的收率,同时也降低 了所用溶剂的毒性,该合成方法国内外还未见相关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精细化工中间体3,6-二苯甲酰基苊,该化合物在染料、医药、 农药、塑料、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3,6-二苯甲酰基苊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基于改变催化剂的类型和酰基化 试剂来实现。
本发明的新型多环芳酮3,6-二苯甲酰基苊具有如下结构式:
其中,多环结构由原料多环芳烃苊提供,在其最活泼的3,6位引入了两个苯甲酰基基团,苯甲酰 基基团由酰基化试剂(如苯甲酰氯、苯甲酸、苯甲酸酐等)提供。
基于以上对3,6-二苯甲酰基苊的结构的说明,可以在以多环芳烃苊为原料,加入某种酰基化 试剂并在不同的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选择性合成这种物质。由此,对本发明中3,6-二苯甲酰基苊 的合成方法描述如下:
1)向催化剂和不与原料多环芳烃苊发生反应的溶剂的混合溶液中,边搅拌边逐滴加入酰基 化试剂,搅拌至催化剂溶解并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溶液1,V溶剂∶n(催化剂)=10∶4~10∶8;
2)将多环芳烃苊溶液缓慢滴入混合溶液1中,n(苊)∶n(酰基化试剂)=1∶4~1∶12;在30~60 ℃下的恒温水浴回流反应5~12h形成反应溶液2,反应过程中进行搅拌,反应后使反应溶液2 降至室温;
3)对反应溶液2进行萃取,萃取出有机相,反复洗涤至有机相呈中性;
4)对有机相进行干燥后,减压蒸馏除去有机相中的溶剂,得黄色固体粗产物,将粗产物洗 涤并重结晶,得黄色片状晶体,此即为成品3,6-二苯甲酰基苊。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和步骤2中的搅拌均为磁力搅拌。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依次用去离子水、饱和Na2CO3溶液将有机相反复洗涤至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42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单向禁用音频-视频同步的技术
- 下一篇:浸渍下沉镀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