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0021.3 | 申请日: | 200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0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思东;谢良富;胡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12 | 分类号: | B65D88/12;B65D9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集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厢式货车及类似运输单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形式,标准集装箱的外部长、宽、高尺寸符合集装箱ISO标准的规定。
目前,集装箱、厢式货车等运输单元的角柱和角件经铸造而成,且均未圆化或只具有小圆角,使得集装箱、厢式货车等运输单元在运输过程中,气流在该处产生紊流,形成旋涡,导致风阻系数增大。这种情况在运输单元高速运行时(例如速度为120km/h)表现得更为突出,使得载有运输单元的运输工具整体受风阻影响十分明显,导致运输工具能耗增大,进而影响运输的经济性和环保节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包括前角柱以及位于所述前角柱上、下端的顶角件和底角件,所述前角柱对应集装箱前端面和侧面结合处的位置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一过渡曲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集装箱,通过在所述前角柱对应集装箱前端面和侧面结合处的位置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一过渡曲面的方式,使得气流在该处很少产生紊流,基本不形成旋涡,使得风阻系数减少,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是实例中顶角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是实例中底角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底角件与集装箱角柱配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照图1至图3,为本发明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可降低风阻的集装箱包括前角柱1以及位于所述前角柱1上、下端的顶角件2和底角件3,所述前角柱1对应集装箱前端面4和侧面5结合处的位置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一过渡曲面1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集装箱,通过在所述前角柱1对应集装箱前端面4和侧面5结合处的位置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一过渡曲面11的方式,使得气流在该处很少产生紊流,基本不形成旋涡,使得风阻系数减少,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以下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本实施例中,集装箱的前端面4、侧面5、端门6以及底架7等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大致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所述前角柱1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在所述前端面4的两侧。每一前角柱1上均设有第一过渡曲面11。第一过渡曲面11由一第一曲线段沿从上到下延伸的直线平移形成。所述第一曲线段由下列线段单独或者结合而形成:圆弧线段、椭圆弧线段、抛物线段、渐开线段等。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加工,所述曲线段为圆弧线段,所述圆弧线段的半径为30毫米~100毫米。在不影响运输单元内部装载、不影响运输单元机械装卸设备操作和角柱强度的前提下,所述圆弧线段的半径尽可能大,使得迎面而来的气流平顺通过,并大大减少涡流的产生,从而减少风阻影响。
请参照图4,为本实施例中顶角件2的立体示意图,为符合标准,所述顶角件2设有用于容纳符合集装箱ISO标准转锁的内腔,并具有顶孔22、端孔23以及侧孔24,用以满足堆码和吊运的要求。顶角件2在对应集装箱前端面4和侧面5结合处的位置分别设有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二过渡曲面21,这样,通过在所述顶角件2对应集装箱前端面4和侧面5结合处的位置上设置用以降低风阻的第二过渡曲面21的方式,使得气流在该处很少产生紊流,基本不形成旋涡,使得风阻系数减少,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所述第二过渡曲面21由一第二曲线段沿从上到下延伸的直线平移形成,所述第二曲线段由下列线段单独或者结合而形成:圆弧线段、椭圆弧线段、抛物线段、渐开线段等。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工方便,所述曲线段为圆弧线段,所述圆弧线段的半径可为20毫米~90毫米。在不影响运输单元内部装载、不影响运输单元机械装卸设备操作和角件强度的前提下,所述圆弧线段的半径尽可能大,使得迎面而来的气流平顺通过,并大大减少涡流的产生,减少风阻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00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