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0214.9 | 申请日: | 2009-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3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东;王胜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 锐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工 位电芯 卷绕 转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制造技术,尤其是一种可提高电芯质量稳定性的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双工位电芯卷绕装置是提高电池卷绕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双工位电芯卷绕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两个卷针机构的工位转换过程。现有技术中的工位转换过程采用的是回转形式,图1示出了这种形式的三种状态,在图1所示的卷绕装置中,第一卷针机构2和第二卷针机构3都设在转盘1上;A状态中第一卷针机构2处于卷绕工位,第二卷针机构3处于下料工位,极片6开始卷绕到第一卷针机构2上;B状态下,第一卷针机构2已经完成了极片卷绕;B状态到C状态的动作过程为:切刀5切断极片,转盘1转动,第一卷针机构2和第二卷针机构3转换工位,第一卷针机构2及其上的电芯到达下料工位、第二卷针机构3到达卷绕工位,形成状态C。
上述卷绕过程中,转盘1转动时第一卷针机构2上的极片自由端(极片6被切刀5切断形成自由端)穿过两个压轮4后会发生甩动,有可能发生极片断带或打皱的现象:当转盘1转换工位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卷针机构2卷绕电芯时的卷绕方向相反时,会使已卷绕好的电芯松开,这样只有待完成工位转换后再重新卷绕,这势必会影响到电芯的整齐度及极片张力的一致性;当转盘1转换工位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卷针机构2卷绕电芯时的卷绕方向相同时,在转盘1的带动下极片自由端有可能卡入卷针的间隙,增加断带的几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电芯质量稳定性的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工位电芯卷绕机转换工位的方法,包括第一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第二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和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在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方向上定义竖直方向,在卷针中心线的方向上定义前后方向,在卷针中心线两侧的方向上定义左右方向,
第一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竖直向下运动,直接从卷绕工位移至下料工位;
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然后再以与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
第二卷针机构从卷绕工位到下料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竖直向下运动,直接从卷绕工位移至下料工位;
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然后再以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
以上各运动方向均指第一卷针机构和第二卷针机构各自的卷针的中心线的运动方向。
采用本发明方法,不会因转换工位而松卷、打皱或断带的机会,电芯质量得到提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
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中,第一卷针机构在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之后,“以与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一卷针机构竖直上升一段距离,然后水平向左运动一段距离,再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最后水平向右运动至卷绕工位。这里所说的“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中的“左右平齐”,是指水平向前运动的距离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的距离相等,此时第一卷针机构水平向右运动即可到达卷绕工位。
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中,第二卷针机构在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一段距离之后,“以与第一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到卷绕工位的过程互不阻扰的形式运动至卷绕工位”的过程为:第二卷针机构竖直上升一段距离,然后水平向右运动一段距离,再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最后水平向左运动至卷绕工位。这里所说的“水平向前运动至与下料工位和卷绕工位左右平齐的位置”中的“左右平齐”,是指水平向前运动的距离与第二卷针机构从下料工位水平后退的距离相等,此时第一卷针机构水平向左运动即可到达卷绕工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02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使原料反应的反应器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调味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