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色量子点组合微球编码的液体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1281.2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2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罗阳;王珏;府伟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色 量子 组合 编码 液体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检测 | ||
1.多色量子点组合微球编码的液体芯片,其特征在于:由通用引物和四种 核酸检测系统组成,每种核酸检测系统由多色量子点组合微球标记的探针P1和 磁性微球标记的探针P2组成;所述通用引物的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所 述四种核酸检测系统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检测系统、绿脓杆菌核酸检测 系统、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核酸检测系统和产气荚膜梭菌核酸检测系统,其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检测系统的探针P1和P2序列分别如SEQ ID No.4和SEQ ID No.5所示,绿脓杆菌核酸检测系统的探针P1和P2序列分别如SEQ ID No.6 和SEQ ID No.7所示,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核酸检测系统的探针P1和P2序列 分别如SEQ ID No.8和SEQ ID No.9所示,产气荚膜梭菌核酸检测系统的探针 P1和P2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0和SEQ ID No.11所示;所述多色量子点组合 微球由球体和装载在球体中的多色量子点组合物组成,四种核酸检测系统分别 用四种球体粒径相同但荧光发射波长不同的多色量子点组合微球标记探针P1, 所述四种球体粒径相同但荧光发射波长不同的多色量子点组合微球分别为装载 荧光发射波长为560nm的CdTe量子点的微球、装载荧光发射波长为620nm的 CdTe量子点的微球、装载荧光发射波长为650nm的CdTe量子点的微球和装载 荧光发射波长为560nm和620nm的CdTe量子点的微球。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色量子点组合微球编码的液体芯片的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针对细菌16S rDNA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如SEQ ID No.1~3所示的通 用引物;
b、制备四种核酸检测系统:按照步骤b1~b3制备每种核酸检测系统,不同 核酸检测系统分别用球体粒径相同但荧光发射波长不同的多色量子点组合微球 标记探针P1;
b1、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或产气荚膜梭 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分别与靶核酸序列两端互补的探针P1和P2,P1 和P2之间不互补,并将探针P1和P2的一端分别用生物素标记;金黄色葡萄球 菌核酸检测系统的探针P1和P2序列分别如SEQ ID No.4和SEQ ID No.5所示, 绿脓杆菌核酸检测系统的探针P1和P2序列分别如SEQ ID No.6和SEQ ID No.7 所示,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核酸检测系统的探针P1和P2序列分别如SEQ ID No.8和SEQ ID No.9所示,产气荚膜梭菌核酸检测系统的探针P1和P2序列分 别如SEQ ID No.10和SEQ ID No.11所示;
b2、制备3种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560nm、620nm和650nm的CdTe量子 点,制成4种球体粒径相同但荧光发射波长不同的多色量子点组合微球,分别 为装载荧光发射波长为560nm的CdTe量子点的微球、装载荧光发射波长为 620nm的CdTe量子点的微球、装载荧光发射波长为650nm的CdTe量子点的微 球和装载荧光发射波长为560nm和620nm的CdTe量子点的微球;将多色量子 点组合微球用链霉亲和素标记后,与步骤b1所得生物素标记的探针P1通过生 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特异性结合进行偶联,制得多色量子点组合微球标记的探 针P1;
b3、将磁性微球用链霉亲和素标记后,与步骤b1所得生物素标记的探针P2 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特异性结合进行偶联,制得磁性微球标记的探针P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128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实感3D人脸重建的方法
- 下一篇:通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