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糖豆浆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2645.9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9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孙洪贵;李振峰;罗萍;陈洪景;虞美辉;卢伯福;林志华;张辉;王伟;雷细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世达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糖 豆浆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糖豆浆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膜分离技术的低糖豆浆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豆浆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品,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豆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等营养物质,但是豆浆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蔗糖和单糖等。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低糖食品正逐渐得到顾客们的青睐。传统的分离方法如离心、板框过滤等很难将豆浆中的糖类除去,给低糖豆浆的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因而本发明技术填补了这一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糖豆浆的生产方法,具体指的是采用膜分离技术将豆浆中的植物蛋白和糖类分离开,以获得低糖豆浆。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大豆提取液先经过简单预处理;再进入超滤膜系统,通过连续套洗,逐渐带走料液中糖分,直到料液中的糖份降低到满足生产要求的指标;超滤透析水则经过纳滤膜浓缩,回收里面的糖分,纳滤透析水回用到生产上作为磨浆水。
为实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大豆提取液用滤袋过滤,去除大豆提取液中的豆渣等悬浮物,以保证膜系统的安全,得到大豆提取液清液;
(2)超滤除糖:经过预处理后的大豆提取液清液,进入超滤膜系统,首先进行超滤过滤浓缩,当浓缩2倍左右后,再往浓缩液中加水套洗,循环洗涤浓缩液中的糖分,并定时测定浓缩液和透析液的糖度,直到浓缩液中的糖分降低趋势趋于平稳时,超滤除糖停止;
(3)纳滤浓缩:超滤透析液进入纳滤膜,浓缩提取里面的糖分,纳滤透析水则返回生产做磨浆水。
在步骤(1)中所述的预处理所采用的滤袋为50-200目的尼龙滤袋;
在步骤(2)中所述的超滤除糖所采用的超滤膜的特征为截留分子量为5000-10000道尔顿的聚砜、聚醚砜、复合超滤膜,其工作条件为温度25~35℃,工作压力0.5~1.5Mpa;
在步骤(2)中所述的超滤除糖加水倍数在2.5-3.0倍;
在步骤(3)中所述的纳滤浓缩所采用的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150-300道尔顿的聚砜、聚醚砜、复合纳滤膜,其工作条件为温度25~35℃,工作压力1.5~2.5Mpa。
该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整个循环系统中,没有其他物质加入,避免了给产品带来污染。
2、常温处理,不会损坏产品的口味等其他特性。
3、大豆提取液进行了低倍浓缩,减少了蒸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生产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所采用进料液为的大豆提取液,含水率在94%-95%。
预处理:批次1:采用50目的尼龙滤袋过滤,批次2采用100目的尼龙滤袋过滤,批次3:采用200目的尼龙滤袋过滤;
超滤除糖:批次1和批次2采用的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5000道尔顿,批次3采用的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0000道尔顿;
纳滤浓缩:采用的纳滤膜为截留分子量为150~300复合纳滤膜,工作压力1.5-2.5Mpa。
如图1实施步骤:1、大豆提取液先经过滤袋预处理;2、经过预处理的大豆提取液清液进入超滤膜系统后,首先进行超滤过滤浓缩,当浓缩倍数到2倍左右时,再往浓缩液中加水套洗,循环洗涤浓缩液中的糖分,通过加水套洗去除浓缩液中的糖分,并定时测定浓缩液和透析液的糖度,当浓缩液糖度糖浓度下降的趋势趋于平缓时,超滤除糖停止;(结果见表1)3、超滤透析液继续进入纳滤系统进行糖浓缩。整个过程,料液温度控制在25~35℃之间(结果见表2)。
表1:超滤除糖结果
表2:纳滤浓缩结果
结果:综上所述,当加水倍数为2.5-3倍时,浓缩液的单双糖在总固百分含量可以降到0.5%以下,很好的满足了低糖豆浆的要求。超滤透析水经过纳滤浓缩后,可以将糖度浓缩到20Brix左右,可以用来生产糖粉,纳滤透析水则可返回生产做磨浆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世达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世达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26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