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炉栅生物质气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3190.2 | 申请日: | 2009-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1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胡绍福;黄倩;徐君强;项开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宇联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34 | 分类号: | C10J3/34;C10J3/36;C10J3/7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刘小敏 |
地址: | 51024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炉栅 生物 气化 | ||
1.一种多炉栅生物质气化炉,包括炉体(11)、炉栅(13)、灰室(12)、用于支撑气化炉(1)的支架(14)及排灰机构,所述炉栅(13)设于炉体(11)内,所述灰室(12)位于炉体(11)的下方,炉栅(13)上分布有通孔(13a),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栅(13)的边缘与炉体(1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排灰孔(2);在所述炉栅(13)上还增设有用于将炉栅(13)上的灰渣拨入所述排灰孔(2)中的拨灰机构,所述拨灰机构连接有拨灰驱动机构,所述拨灰驱动机构设于一位于所述炉栅(13)下方的护罩(5)内;所述拨灰机构包括拨灰棍(3)和拨灰棍转轴(4),所述拨灰棍(3)横向设于拨灰棍转轴(4)上并位于炉栅(13)的上方,所述拨灰棍转轴(4)竖向安装在位于护罩(5)中轴线处的安装孔中,所述拨灰棍转轴(4)的底端设在一轴向轴承(52)上,所述拨灰棍转轴(4)与所述拨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拨灰棍转轴(4)的上部穿过炉栅(13)的中心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炉栅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在炉栅(13)下方设置一可转动的炉栅孔调节板(19),所述炉栅孔调节板(19)与所述炉栅(13)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炉栅的炉栅支撑结构,所述炉栅孔调节板(19)通过轴向轴承安装在所述护罩(5)的顶面上,该炉栅孔调节板(19)上设置有与炉栅(13)上通孔(13a)相对应的通孔(19a),所述炉栅孔调节板(19)与炉栅(13)之间留有适当的转动间隙,以便二者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所述炉栅孔调节板(19)中部设置有转轴(23),且所述炉栅孔调节板(19)上的转轴(23)与所述拨灰棍转轴(4)同轴,所述炉栅孔调节板(19)上的转轴(23)连接有炉栅驱动机构,所述炉栅驱动机构通过炉栅孔调节板(19)上的转轴(23)带动炉栅孔调节板(19)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炉栅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栅支撑结构包括沿所述炉栅孔调节板(19)上表面设置的数段弧形滑动凹槽(28)和沿所述炉栅(13)下表面设置的数个弧形凸柱(29),或者沿所述炉栅孔调节板上表面设置的数个弧形凸柱和沿所述炉栅下表面设置的数段弧形滑动凹槽,所述凸柱(29)位于相应的所述滑动凹槽(28)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炉栅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5)的底部设置在用于升降炉栅(13)的升降装置(53)上,所述升降装置(53)连接有升降驱动机构,通过升降护罩(5)来实现炉栅(13)的升降,用于调节炉栅(13)与炉体(11)内壁间形成的排灰孔(2)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炉栅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室(12)底部具有与护罩(5)的罩体外廓相适应的安装孔,护罩(5)通过该安装孔与灰室(12)相结合,使护罩(5)的上部位于灰室(12)内,其下部则露出于灰室(12)外,在露出灰室(12)外的护罩(5)侧壁上设置有操作门,用于对位于护罩(5)内的设备进行安装或者维护;在所述护罩(5)的侧壁与灰室(12)的安装孔孔缘之间设有防漏灰的密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炉栅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灰密封结构包括石墨条(16)和卡槽(17),在灰室(12)的安装孔孔缘上设置所述卡槽(17),用于将所述石墨条(16)安装在该卡槽(17)内,所述石墨条(16)位于槽口处的侧面紧贴于护罩(5)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炉栅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灰棍转轴(4)上还增设有拨火棍(21)与搅动棍(22),所述拨火棍(21)、搅动棍(22)及拨灰棍(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炉栅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灰棍(3)、拨火棍(21)与搅动棍(22)分别由数个杆状部件连接而成,分别构成一字型、十字型、Y字型或者一字弯型,各杆状部件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杆状部件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圆形或者矩形任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炉栅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栅(13)的表面敷设有保温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宇联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宇联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31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