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中药研究的仪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3914.3 | 申请日: | 2009-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8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赵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爱国 |
主分类号: | G01N30/00 | 分类号: | G01N30/00;G01N30/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中药 研究 仪器 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中药或其它复杂组分研究的仪器系统,具体是涉及包括体外靶标蛋白分子生物活性维持亚系统以及色谱图谱分析亚系统和用于色谱图谱数据分析、处理的计算机亚系统的仪器系统,本发明还涉及将上述全部或者部分亚系统组装、整合成用于中药或其它复杂组分作用研究以及从中筛选、分离、纯化、制备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的仪器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是由天然药材经过一定加工处理过程制成的药物制剂,包括所有临床可接受的药物剂型。由于中药制剂多数由多种药材组方制备,因而获得的药物制剂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即使单味药材处方,制备的药物制剂中也含有效成分以及大量的无效成分甚至是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分。为明确中药或其它复杂组分产生药理作用的机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频度和强度,以及从中筛选、分离、纯化、制备生物活性成分用于新药研究,必须首先明确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
现有的研究方法,往往是首先采用植化方法尽可能地将药材含有的各种化学单体逐一分离,然后进行生物活性试验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实验,一旦生物活性试验结果未达到期望目的,则整个分离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失去了在药物研究及开发方面的价值。由于这类传统研究方法存在较强的随机性、主观性、盲目性和偶然性,因而其弊端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1选择何种物质作为终产物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选择标准不具有客观性,难以发现具有新结构的生物活性成分,其着力点在于获得已知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2分离、分析步骤繁多,过程复杂,涉及技术和仪器设备较多,效率较低,在对中药制剂中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的过程中必然导致微量成分的丢失,而作为潜在药物的化学物质,具有高效是其选择标准之一,因而传统研究方法最终获得的有可能是“去精取粗”的含量较高而活性较差的成分;3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传统研究方法难以完成对中药或复杂组分中所有成分的分离鉴定工作,囿于这些限制,只能关注某一单体成分或某几个单体成分的生物活性而忽略其它成分的药理作用,雷同于国外进行的植物药研究,无法解释和体现中药组方、配伍中各药物之间相辅相成、相生相畏的中医药治疗理念;4用传统方法进行中药研究无法确定分离获得的终产物必然是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指向不明确,因此,很难获得研究基金的持续支持,尤其是在对多数中药进行传统方法研究而一无所获的状况下更是如此。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研究贯穿于中药研究的所有链条和环节,是中药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多年来无突破性成果和理论,因而成为中药研究、开发的瓶颈问题,并直接限制了中药研究的发展步伐,迟滞了中药作为有效治疗药物进入世界医药市场的速度和领域。
与化学药物不同,中药制剂是以复杂组分相互配合为治疗基础的药物制剂,因而套用化学药物的研究方法只能管窥中药综合性治疗作用的单一方面,无法全面理解和掌握。如何明确中药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正确地理解和解释中药制剂在临床治疗中产生的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的临床疗效,并能为其他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这是困扰中药研究及发展的根本性基础问题。研究证明,采用目前常用的传统方法进行中药研究收效甚微,或者对中药的作用仅限于片面性理解,无法全面把握,因而,多年来中药的基础研究如作用机制研究、有效成分研究、药物动力学研究以及不良反应研究等诸多方面长期以来无法获得根本性突破而仅限于对细枝末节的修改,并直接导致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困难重重,同时作用机理不清,凡此种种。成为中药进军国际医药市场难以逾越的障碍。目前,仍然没有出现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中药研究方法及仪器系统,新的、可以全面解决中药作用物质基础问题以及质量控制问题的中药研究方法的出现,是中药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唯一工具。这一研究方法本身的获得蕴含于中药产生药理效应依赖其所含生物活性成分与其作用靶点之间相互高度特异性的选择和识别作用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爱国,未经赵爱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39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体式车闸锁
- 下一篇:一种低频滤波电路和通信设备滤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