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刻蚀沟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7667.4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1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周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12 | 分类号: | C23F1/12;C23F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牛峥;王丽琴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刻蚀 沟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作技术的刻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刻蚀沟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半导体器件的后段(back-end-of-line,BEOL)工艺中,制作半导体集成电路时,半导体器件层形成之后,需要在半导体器件层之上形成金属互连层,每层金属互连层包括金属互连线和层间介质层(ILD),这就需要对上述层间介质层制造沟槽(trench)和连接孔,然后在上述沟槽和连接孔内沉积金属,沉积的金属即为金属互连线,一般选用铜作为金属互连线材料。层间介质层包括刻蚀终止层,例如氮化硅层,还包括形成在刻蚀终止层上的层间介质层,例如含有硅、氧、碳、氢元素的类似氧化物(Oxide)的黑钻石(black diamond,BD),掺有氟离子的硅玻璃(FSG)或者未掺杂的硅玻璃(USG)。
现有技术中,铜互连层可以为三层,包括顶层、中间层及底层铜互连层,在实际工艺制程中,可根据不同需要设置多层铜互连层。如果是在多层铜互连层的情况下,可以按要求复制多层中间层铜互连层,有时也会按需要复制两层顶层铜互连层。具有三层铜互连层的半导体器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层间介质层下是半导体器件层,图中未显示。图中每层铜互连层包括刻蚀终止层101,以及沉积于其上的层间介质层102;由沟槽和连接孔形成的铜互连线103掩埋在层间介质层中,用于连接各个铜互连层。
现有技术在形成沟槽过程中出现问题,所以下面对形成沟槽的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现有技术形成沟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在层间介质层的表面形成抗反射层,抗反射层可以为:有机抗放射层、或含硅的有机抗放射层、及氮氧化硅(SiON)层等,本实施例中为SiON层,SiON层用于作为刻蚀沟槽时的反射层,降低层间介质层的反射率。
步骤12、在所述抗反射层的表面涂布光阻胶层,并曝光显影图案化所述光阻胶层,定义沟槽的位置。
步骤13、以图案化的光阻胶层为掩膜,依次刻蚀SiON层和层间介质层,形成沟槽。
后续依次去除光阻胶层和SiON层,利用物理气相沉积(PVD)的方法,在刻蚀层间介质层形成的沟槽内沉积铜互连线,并对其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现有技术在刻蚀层间介质层时,一般向刻蚀反应腔内通入四氟化碳(CF4)进行刻蚀,刻蚀反应腔内只有偏置功率,高频偏置功率为900~1100瓦,低频偏置功率为250~350瓦,偏置功率用于控制等离子体刻蚀的方向性,较高的偏置功率加重等离子体中的离子轰击,对沟槽的侧壁损伤较大,所以导致刻蚀的沟槽出现侧壁边粗糙(line edge roughness,LER)的问题,出现问题的沟槽俯视图如图2所示,图2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捕获的沟槽俯视图,从图2可以看出,刻蚀的沟槽侧壁比较粗糙,沟槽侧壁越粗糙,后续在晶圆允收测试(Wafer Acceptance Test)中测得的击穿电压(Break Down Voltage,VBD)越大,这就意味着半导体器件可能由于参数不符合规格而被丢弃。LER为本领域中的专业术语,描述沟槽侧壁的粗糙度,该沟槽侧壁指的是从图2所示的俯视图观察到的沟槽侧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刻蚀形成沟槽时,出现沟槽LER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刻蚀沟槽的方法,所述刻蚀在刻蚀反应腔内进行,对层间介质层进行刻蚀形成沟槽,该方法分为两步执行,包括:
第一步刻蚀控制刻蚀反应腔内的压力为一预定值,向刻蚀反应腔内提供偏置功率,向刻蚀反应腔内通入包括氧气和四氟化碳CF4的气体;
在刻蚀到沟槽深度的1/3~2/3时,执行第二步刻蚀,保持与第一步刻蚀时刻蚀反应腔内的压力相同,向刻蚀反应腔内提供偏置功率、源功率和磁场,向刻蚀反应腔内通入包括氢气、氧气和CF4的气体。
所述刻蚀反应腔内的压力为20~50毫托mT。
所述第一步刻蚀,刻蚀反应腔内偏置功率包括高频偏置功率和低频偏置功率;
高频偏置功率为900~1100瓦;
低频偏置功率为250~350瓦。
所述第一步刻蚀,刻蚀反应腔内CF4的流量为250~300标准立方厘米每分钟sccm。
所述第二步刻蚀,刻蚀反应腔内偏置功率包括高频偏置功率和低频偏置功率;
高频偏置功率为600~800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76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