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缠带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8327.3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5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周;张浩;包炜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H01R4/7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新华 |
地址: | 2002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动工具领域,尤其涉及电连接设备中经常采用的用于在线束上缠绕胶带的一种手动工具。
【背景技术】
在电连接设备的安装使用过程中,如在布线处理时,通常需要使用胶带对电线束进行缠绕。目前常用的电线束缠绕胶带的方法主要有手工缠绕和利用摆手工具完成缠绕动作两种。
其中的手工缠绕方法是采用完全手工操作的方式完成将胶带缠绕在线束上的动作,显然,采用手动操作的方式完成缠绕的动作,由于人为操作的不稳定性,缠出来的线束既不平整、不匀称,也不美观,也即采用手工方式完成缠绕动作的线束的质量良莠不齐;与此同时,由于采用纯手工的操作方法,工作效率低。因此,目前业界常用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特定工具辅助完成缠绕动作。通常地,这种利用摆手工具基本模仿手工缠绕方法辅助完成缠绕动作,具体地,将线束和胶带分别置于其上,通过上下摆动该摆手工具完成将胶带缠绕在线束上的动作,其中,每摆动一个来回仅完成一圈胶带缠绕的工作量。因此,采用上述工具完成将胶带缠绕在线束上的动作,虽然相比纯手工操作方式效率较高,且能克服纯手工操作中存在的胶带不平整、不匀称等缺点,但从实质上看,完成一次线束缠绕仍然需要重复多次摆动动作,因此,存在着工作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地将胶带缠绕到电线束上的缠带工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缠带工具对线束进行缠绕的缠带方法。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缠带工具,用于快速完成胶带在线束外的缠绕动作,该缠带工具包括:
线束通过装置线束通过装置允许待缠绕的线束通过其中;
供带装置,供带装置用于为通过线束通过装置的待缠绕的线束提供缠绕用的胶带;和
缠带驱动装置,缠带驱动装置用于将胶带缠绕到待缠绕的线束上;
其中,当线束通过装置被驱动而沿着待缠绕的线束作线性运动时,缠带驱动装置驱动供带装置围绕待缠绕的线束作圆周运动,以将胶带缠绕在通过线束通过装置的线束上。
具体地,缠带驱动装置包括在外力的驱动下进行动作的始动机构;由始动机构驱动的转化机构;和由转化机构驱动的传动机构,而传动机构与供带装置连接,以驱动供带装置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始动机构包括具有钢丝的绕线轮以及支撑绕线轮的第一传动轴;转化机构包括由第一传动轴驱动的齿轮结构;而传动机构包括由齿轮结构驱动的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与供带装置配合。进一步地,齿轮机构是四齿轮结构,包括与第一传动轴枢接的大齿轮,与大齿轮啮合的一对惰轮,以及与该对惰轮啮合的不完整齿轮,其中不完整齿轮与第二传动轴连接。
同时,缠带驱动装置还包括手柄。手柄设置在绕线轮中的钢丝的一端,以便于使用者牵引钢丝。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缠带工具中,缠带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保证齿轮机构单向转动的单向机构。单向机构包括设置在齿轮机构中的大致呈圆形的轴孔,其中,沿轴孔的圆周切线方向形成若干个朝着同一方向开口的槽口;和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中的弹簧和钢球,其中钢球在弹簧的作用下抵制在轴孔的圆周上或槽口中。
根据本发明,缠带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使绕线轮中的钢丝复位的自动回复机构。自动回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的回复弹簧,其中当钢丝被释放时,钢丝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到绕线轮中。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缠带工具,还包括工具架。工具架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上以便于使用者操作的把手,其中线束通过装置和缠带驱动装置设置在壳体上。
具体地,线束通过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通道开口,其中线束通过通道开口保持在线束通过装置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道开口呈“C”形,线束从通道开口的一侧进入通道开口。
根据本发明,供带装置包括为线束提供胶带的供带机构,和用于带动供带机构绕线束转动的支架,支架的一端轴接第二传动轴,而另一端轴接供带机构。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支架中与供带机构轴接的另一端具有与保持开口的形状相同的“C”型结构,其中线束在支架的“C”型结构与通道开口重叠时进入通道开口。
在本发明提供的缠带工具中,供带装置还包括用于确定供带装置的转动位置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定位孔;和设置在支架上且由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的钢球;其中,在支架转动的过程中,当支架上的钢球在由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进入壳体上的定位孔中时,支架的“C”型结构与保持开口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83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拉单晶硅直径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三孔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