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型含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8384.1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7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杰;周凌华;王荫榆;郭本恒;何楚莹;徐致远;应杰;沈玲;张红发;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9/133 | 分类号: | A23C9/133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薛琦;朱水平 |
地址: | 2011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型含乳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发酵型含乳饮料,其特征在于:每100克所述的发酵型含乳饮料含有如下重量的组分:
酸牛乳 35克~65克,
果蔬颗粒 1克~20克,
甜味物质 0.01克~15克,
稳定剂 0.1克~1克,
以及水 补足至100克;
其中,所述的稳定剂为增稠剂,或增稠剂与乳化剂的混合物;所述的增稠剂至少为结冷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型含乳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稠剂为结冷胶以及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阿拉伯胶、瓜尔胶、果胶、海藻酸钠、黄原胶、卡拉胶、变性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的乳化剂为单酸甘油酯、双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酪朊酸钠和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型含乳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中,所述的单酸甘油酯、双酸甘油酯或三酸甘油酯中的酸为油酸、亚油酸、柠檬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或山嵛酸。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酵型含乳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冷胶的含量为每100克发酵型含乳饮料中含有0.03克~0.15克。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酵型含乳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的含量为每100克发酵型含乳饮料中含有0.06克~0.12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型含乳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果蔬颗粒为草莓果粒、蓝莓果粒、哈密瓜果粒、苹果果粒、桃果粒、梨果粒、木瓜果粒、葡萄果粒、芦荟凝胶颗粒、椰果颗粒和黄瓜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果蔬颗粒的边长为1~20毫米;所述的甜味物质为白砂糖、果葡糖浆、糖醇、罗汉果甜苷、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和纽甜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酵型含乳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型含乳饮料中还含有酸度调节剂和/或食用香精。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酵型含乳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度调节剂为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乳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食用香精为天然香精、天然等同香精和人工合成香精中的一种或多种;酸度调节剂或食用香精的含量分别为每100克发酵型含乳饮料中小于或等于0.2克。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酵型含乳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型含乳饮料由下述组分组成:酸牛乳、果蔬颗粒、甜味物质、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食用香精和水;其中,所述的甜味物质为白砂糖,以及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安赛蜜、果葡糖浆和阿斯巴甜;所述的增稠剂为结冷胶,以及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瓜尔胶、果胶、卡拉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的乳化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和/或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所述的果蔬颗粒的边长为3mm~5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酵型含乳饮料,其特征在于:每100克发酵型含乳饮料中酸牛乳的含量为38克~40克;果蔬颗粒的含量为8克~10克;甜味物质中白砂糖的含量为6克~8克,除白砂糖以外的甜味物质的含量为0.01克~6克;增稠剂中结冷胶的含量为0.04克~0.05克,除结冷胶以外的增稠剂的含量为0.08~0.25克;乳化剂的含量为0.06克~0.12克;酸度调节剂的含量为0.15克;食用香精的含量为0.05克~0.07克;以及水补足至100克。
11.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型含乳饮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将稳定剂和甜味物质用水溶解后与酸牛乳混合,得料液;将料液进行均质,杀菌后与果蔬颗粒于无菌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剂和甜味物质与酸牛乳混合前冷却至20~40℃;所述的料液中还添加酸度调节剂和/或食用香精;所述的酸度调节剂用水溶解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料液中;所述的均质在25~80℃,压力为15~25Mpa下进行;所述的杀菌的温度为90~140℃,杀菌时间较佳的为4秒~40分钟;所述的无菌罐为具有搅拌装置的卧式无菌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838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电池组
- 下一篇:电阻变化元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