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3040.5 | 申请日: | 200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6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沈漾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漾春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E04H6/00;E04H14/00;E03F3/00;E01C1/00;E04H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私家车 保有 饱和状态 城市 道路交通 系列 难题 解决方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方案涉及第三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全新思路与理念。解决城市动态、静态交通及因交通引发的系列难题。
背景技术
现有第二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模式。
发明内容
本设计方案:城市主要道路。低架地面车行道路。将中间车行道路高出人行道3米以下,全路网挖掘地下空间。地面道路布置,从左到右:中间绿化隔离带或隔离矮墙、N道行车道、公交车专用道、路肩和绿化隔离带(两者重叠)、人行道。路肩、绿化隔离带与人行道有落差,非机动车道被安排到地下空间也就是地面公交车专用道下方,行人穿马路过十字路口走地下,避免人车争道,人行道设地窗,均匀分布。在路肩设公交站点,每个公交站点尽可能少安排几路公交车,省得高峰时公交车辆扎堆。多设打的站台,在站台设出租车遥招系统(已有产品),在公交站台和打的站台的雨篷顶上,和其它适合安装太阳能光板的地方,都安装太阳能光板,向地下空间补充电能,站台附近纵向或横向设上下楼梯,在路肩恰当位置设汽车进出地下空间的出入口,出入口往下向左偏移至非机动车道位置,非机动车道向右绕行。非机动车道右侧,人行道下面空间,停放非机动车。解决商场、市场门口非机动车停车占道问题。非机动车道位置,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停车位之间(见附图)。中间绿化隔离带,可设汽车出入地下空间出入口,采光通气天井。远期规划要架高架的,就要预先在绿化隔离带部位,浇筑高架桥墩,并高出地面道路一定高度,桥墩按高架实际需要设计分布,高出地面道路部分,应做花坛进行装饰备用,到时候凿开路面以上桥墩,焊接钢筋架高架,免得重复施工劳民伤财。
遭遇限高立体交差道路时,中间道路不高出人行道也是可以的。只是要多设天井或多安装通风换气设备,在公交专用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上取消隔离栅栏架设透明隔离墙,形状像高架隔音墙,这里用来隔离汽车尾气和防止行人乱穿马路。
遭遇地铁、隧道。地下空间正好从地铁、隧道顶上穿过。
地下空间,所有线缆、管道、明管铺设,再加掩饰。顶部吊挂安装各类管道(事先要把加长螺母浇固在混泥土里面(见附图),安装管道时,把吊杆旋进去便可吊挂了),在地面公交专用道正下方架设非机动车道,使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完全分离。非机动车道右侧,与人行道用台阶或坡道连接,也就是绿化隔离带位子。两边非机动车道之间,用全钢结构架空,或用预制材料架空,方便拆卸和改动。用来停放临时停放的汽车,出入尽可能设法避开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下空间,要设计一条全封闭非常通道(见附图),专供消防车、急救车、工程抢险车和执行任务的警车通行。非常通道全监控,每辆车驶入都要与指挥中心保持密切联系,指挥中心依靠高科技设备掌控着通道中行驶的每一辆汽车,指挥每辆汽车高速安全到达目的地。小型车辆可通过垂直升降梯出入地面或高架道路,以求方便快捷。从而大大降低了因道路不畅而导致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通过挖掘地下通道,把地下空间延伸至人行道以外的地面,供大型车辆进出(这里大型车辆是指消防车类汽车,不包括大于消防车以外的汽车),非常通道每个出入口严格控制,须经许可方可进入。其它空间安装货架式泊车位或双层升降泊车位充分利用,配置升降车供车辆上下泊车位,培训专业泊车员代客泊车。
地下空间遭遇河道。须航行小船或游船的,按河道同样容量浇筑水泥地下天槽或用全钢结构,从地下空间横空穿过,非机动车道从上下让道,小河道可以用管道从合适的空间穿过。
在地下空间的外围浇筑防水层,还得安装通风换气设备和必要的配套设施,大到能源供给站、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急救站、公安、消防、工程抢险单位或部门,小到汽车、非机动车修车铺、洗车、商店、厕所,所有配套服务与单位和设施一应俱全,分区划段,均匀分布。每个区段分隔的地方,筑防火、防水墙,通道安装防火卷闸门和防水闸门,以防意外。有些服务设施可以安排在道路以外的地下空间与道路地下空间连成一片。所有道路两边小区地下空间,都要与道路地下空间相贯通。这样,小区地下空间的车辆,可以通过道路地下空间的出入口或者垂直升降梯直升地面或高架道路。有效缓减地面交通压力,而且节约了大量能源和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漾春,未经沈漾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30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椅角度可调节的汽车座
- 下一篇:一种低吸水率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