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协步车坐部的高度调整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3055.1 | 申请日: | 200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9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萧芳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芳荣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协步车坐部 高度 调整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协步车的坐部,除了可以折迭收并外,同时又可以进行高度的调整,且在并收协步车时,令支撑住坐部两侧的支撑管,仍然能保持原本垂立的状态,让协步车的收并更为顺利。
背景技术
关于我们所公知的协步车或助行车,其主要是包括左右两侧而前后装设有轮子的侧架,并在两侧架之间再设由中间呈交叉枢固的交叉支架连结于其间,同时又在该交叉支架的上端处设有可供乘坐的乘坐部位,而且该乘坐部位可以在两侧侧架及交叉支架收合时能够折迭,如美国第7,108,004号的专利,即为相同功能的协步车的构造,不过其乘坐部位虽然可以随着侧架及交叉支架的收合而折迭,但当其展开后,其乘坐部位的高度却是固定的。
同时,制造生产协步车的业者,为了减少成本的支出,所生产的协步车的尺寸规格,都只有一种尺寸,所以即使是不同的使用者而其身高不同的情况下,该协步车所能提供的乘坐高度仍旧是固定不变时,身高较矮的使用者可能会发生乘坐高度过高、或身高较高的使用者可能会发生乘坐高度过低的问题,让使用者无法获得合适舒服而符合人体工学的乘坐高度。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协步车的坐面部位,虽然可以折迭收合,但却无法随着不同使用者的身材而做适当高度的调整,所以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令连结左右两侧侧架的交叉支架的两上端,各设有前后皆套设有可以自由转动的套管的支撑杆,并在两侧前后的支撑杆上各设有立管,而坐面两侧在各立管对应处设有插管部,进而让插管部可以插入立管内,且又可以调整高低。
本发明提供一种协步车坐部的高度调整构造,包括两相对应而前后皆设有轮子的左右侧架、及一两交叉中间枢固在一起的交叉支架设于左右侧架之间,且令该交叉支架的两侧下端各枢固所对应的侧架上,同时该交叉支架的两侧上端邻近处各与所对应的侧架之间则各设以连件枢接连结,并再令交叉支架的两侧上端上各横设有相对应的支撑杆,且在两支撑杆之间设有软性而能折迭的坐面,其中该坐面的两侧分别固定于各侧的门形支架上,且令各侧的门形支架的前后各设有呈垂直的插管部,而交叉支架上端两侧各所设的支撑杆两端处各套设有可以转动的套管,并再令前后的套管上各设有可供门形支架两端的插管部对应插设的立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上述协步车的交叉支架上端两侧的支撑杆上所套设的套管,因为可以自由地转动,故当交叉支架的并合或展开时,让套管上的立管虽然能够随时保持垂立的状态,进而令坐面部位收合时,其插管部仍然保持垂直的状态,不会防碍到协步车的收合动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侧视座面调高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交叉支架展开时与门形支架间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交叉支架收合时与门形支架间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协步车收合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及图3所示,本发明的构造是包括左右两侧对应的侧架1、2,并在各侧架的前后装设有轮子11、21,并又在左右侧架1、2之间设有中间呈交叉枢固在一起的交叉支架3,且该交叉支架3的两侧下端31、32是枢固于各对应处的各侧架1、2上,而交叉支架3的两侧上端邻近处与所对应侧的各侧架1、2之间,各设以一连件4枢接连结于其间,同时再令交叉支架3的两侧上端处各设有呈水平状的支撑杆33、34,且令各侧的支撑杆33、34的两端预定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呈径向的长槽孔331、341(如图6或图7所示),并在各长槽孔331、341处又装设有能够弹性伸缩而凸出的定位子35,然后又在两侧各支撑杆33、34的前后各穿套一套管36、37,且在各端的套管36、37上开设一定位孔361、371,让对应处的定位子35,得以由定位孔361、371处穿出,并又令各套管36、37上设有与地面呈垂直状的立管362、372,而各立管362、372上分别设有定位孔360、370。
另外,设一由软性布料制成的坐面5,其两侧是固定于左右的门形支架6上,并令各侧的门形支架6的前后两端设有垂直且各对应于相对侧的立管362、372)的插管部61,同时令各端的插管部61的管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定位孔610,然后在各立管362、372上设有可以嵌夹于其上、且具有可以同时插入定位孔360及610、或370及610内的挡柱71的定位器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芳荣,未经萧芳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30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载药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具有振动提示功能的吸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