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3236.4 | 申请日: | 200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8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大塚太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427 | 分类号: | B60N2/427;B60N2/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具有活动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存在采用活动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其在车辆后部碰撞(后面碰撞)中立即向前侧和上侧移动头枕的支撑部。活动头枕在后部碰撞中支撑乘客的头部并且减轻鞭抽式损伤。在这种类型的头枕中,在后部碰撞中能够通过支撑部多快地接收头部是重要的。为此目的,必须使支撑部迅速地到达碰撞应对位置。当从发生后部碰撞直到头部与支撑部碰撞的时间长度(timeperiod)能够缩短时,通过所述时间长度的减小量减少头部向后侧移动的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鞭抽式损伤疾病。因此,作为一种手段,例如可以想到增加支撑部的移动速度。然而,在增加支撑部的移动速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作为能够通过改进支撑部的移动轨迹来使支撑部快速地接近头部的车辆用座椅,存在美国专利No.6631955。
根据美国专利No.6631955,如图13所示,头枕100的支柱101被插入到支撑件102中。作为后部碰撞的结果,使支柱101在与支撑件102的内面滑动接触的状态下移动到上侧。从而,支撑部105在保持与支柱101之间的角度的状态下与支柱101一体地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碰撞应对位置。通过支柱101相对于支撑件102的内面的形状限定支撑部105的移动轨迹。具体地,通过第一轨迹T 1和与第一轨迹T 1连续的第二轨迹T2构造该轨迹,该第一轨迹T 1是通过支撑部105在保持初始位置的姿势角的情况下首先沿前上方向移动一定程度的轨迹,该第二轨迹T2是在倾斜的同时向上侧移动从而支撑部105的上部升出(riseout)的轨迹。通过这样限定第一轨迹T1,使支撑部105尽可能快速地接近乘客的头部。
然而,追踪第一轨迹T1的支撑部105仅在保持初始位置的姿势角的状态下沿前上方向移动。因此,第一轨迹T1的终点未到达最终碰撞应对位置。从而,使支撑部105从第一轨迹T1的终点到达最接近头部的碰撞应对位置存在时间间隔。也就是,在第二轨迹T2上移动中头部与支撑部105碰撞的碰撞点P1与在构成第二轨迹T2的终点的最终碰撞应对位置处头部与支撑部105碰撞的碰撞点P2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存在以下情况:在支撑部105到达碰撞应对位置之前乘客的头部与支撑部105碰撞,以及从发生后部碰撞到头部与支撑部105碰撞的时间长度不稳定。因此,由于鞭抽式损伤造成的伤害程度也不稳定。
因而,在现有技术中存在这种需求,即甚至在相对地移动支撑部的途中车辆用座椅也能够在等同于最终碰撞应对位置的时点接收头部。
发明内容
一种车辆用座椅包括头枕移动机构。当车辆受到后部碰撞时,头枕移动机构将头枕的支撑部相对于座椅靠背沿前上方向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碰撞应对位置。支撑部以向前倾斜使得支撑部的上部向前突出的状态向前且向上移动,接着,支撑部在升高的同时向前且向上移动,使得支撑部在保持支撑部和乘客头部的碰撞点的状态下返回到初始位置的姿势。“在保持支撑部和头部的碰撞点的状态下”表示在支撑部的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当支撑部一旦到达碰撞应对位置的碰撞点时,其后,碰撞点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至少不会沿比碰撞应对位置更远离头部的方向、即向后侧或者向下侧移动。因此,碰撞点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沿比碰撞应对位置的碰撞点更接近头部的方向、即向前侧或者向上侧移动。
发生后部碰撞之后立即通过以使支撑部的上部向前侧倾斜以接近前侧的状态向上侧移动支撑部的上部,能够支配性地使与头部的碰撞点在支撑部的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到达最终碰撞应对位置的碰撞点。其后,支撑部在保持支撑部和头部的碰撞点的状态下移动到碰撞应对位置。从而,当甚至在整个支撑部到达碰撞应对位置之前的相对运动过程中时,支撑部与头部的碰撞点也保持在恒定的前上方向位置。因此,甚至在相对运动过程中支撑部也能够在等同于碰撞应对位置的时点的时点接收头部,因此,稳定了直到使支撑部与头部接触的时间长度。在相对运动过程中支撑部到达最终碰撞点之后,支撑部在升高的同时移动到上侧,以返回到支撑部被布置在初始位置时的姿势角。因此,在碰撞应对位置,使支撑部的姿势角与初始位置的姿势角大致相同。也就是,结果,使支撑部以保持初始位置的姿势角的状态进入支撑部沿前上方向平行地移动的状态。因此,能够在碰撞应对位置稳定地接收乘客的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未经丰田纺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32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自行车的多级链轮
- 下一篇:具有折叠环的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