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亚芳基醚)压塑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4908.3 | 申请日: | 200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0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郭桦;马纳泰什·查克拉伯蒂;拉克什米坎特·S·波沃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00 | 分类号: | B29C43/00;B29C43/58;B29K7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培善;封新琴 |
地址: | 荷兰贝亨***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亚芳基醚 压塑 | ||
本发明申请是基于申请日为2005年4月7日,申请号为200580014972.5 (PCT/US2005/011754),发明名称为:“聚(亚芳基醚)压塑”的专利申请的 分案申请。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聚(亚芳基醚),更具体地说,涉及由聚(亚芳基醚)形成制品 的方法。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能的结合,使得聚(亚芳基醚)树脂成 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材料。它们为一类广泛应用的热塑性工程树脂,特征 在于优异的水解稳定性、尺寸稳定性、韧性、耐热性和介电性。此外,聚(亚 芳基醚)与其它树脂的组合提供了共混物,这些共混物产生了其它综合的适 宜性能,如耐化学性、高强度和高流动性。
聚(亚芳基醚)与诸如聚苯乙烯、聚丙烯和聚酰胺的其它树脂的共混物可 以从市场上买到。这些共混物通常使用聚(亚芳基醚)粉末制得。用于制备聚 合物共混物的聚(亚芳基醚)粉末可能具有较大的粒度分布,这会影响加工性 能。而且,聚(亚芳基醚)粉末的密度通常小于或等于0.6g/cm3。如此低的密 度,需要较大的体积来存放和运输。此外,由于聚(亚芳基醚)粉末的松软性, 使得其难以在较高的加料速度下喂入挤出机中。
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一种将聚(亚芳基醚)粉末制成具有较好加工性能 和较高密度的压缩形式(compressed form)的方法。
发明的简要描述
本发明为一种聚(亚芳基醚)粉末的压塑法。该方法包括:将包括未加热 的聚(亚芳基醚)粉末的粉末加入到包含压塑模(compression mold)的压缩装 置中,然后对压塑模中的粉末施加足够的压力来制得密度大于未加热聚(亚 芳基醚)粉末的制品,其中压力在低于聚(亚芳基醚)粉末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的温度下施加。
发明详述
一种压塑聚(亚芳基醚)粉末的方法包括:将包括未加热的聚(亚芳基醚) 粉末的粉末加入到包含压塑模的压缩装置中,然后对压塑模中的粉末施加 足够的压力制得制品。在此聚(亚芳基醚)粉末指的是基本上由聚(亚芳基醚) 树脂或者两种或多种聚(亚芳基醚)树脂的组合组成的粉末。所述的压塑法可 以通过分段或连续处理来进行。
在此所有的范围均为包含式和可结合式的(例如,“至多约25wt%,或 者更特别地约5wt%-约20wt%”的范围包含端点值和“约5wt%-约25wt %”范围内的所有中间值等)。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此不是表示任何次序、 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来区别一个要素与其它要素。术语“一个”不表示数量 的限定,而是表示至少一个参考类别的存在。
聚(亚芳基醚)为已知聚合物,其包括多个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
在每个结构单元中,每个Q1分别为氢、卤素、伯或仲低级烷基(例如包 括至多7个碳原子的烷基)、苯基、卤烷基、氨烷基、烃氧基、至少两个碳 原子隔开卤素和氧原子的卤代烃氧基;每个Q2分别为氢、卤素、伯或仲低 级烷基、苯基、卤烷基、烃氧基、至少两个碳原子隔开卤素和氧原子的卤 代烃氧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Q1为烷基或苯基,特别是C1-4的烷基, 且每个Q2为氢。
可以包括聚(亚芳基醚)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均聚物的实例包括包括2,6- 二甲基-1,4-亚苯基醚单元的那些。合适的共聚物包括包括所述单元与(例 如)2,3,6-三甲基-1,4-亚苯基醚单元结合的无规共聚物。还包括包括由接枝乙 烯基单体或者诸如聚苯乙烯和弹性体的聚合物制得的部分的聚(亚芳基醚), 以及偶联聚(亚芳基醚),其中诸如的低分子量聚碳酸酯、醌、杂环物质和甲 缩醛的偶联剂以已知的方式与两个聚(亚芳基醚)链的氢基团反应,制得更高 分子量聚合物。聚(亚芳基醚)还包括上述任意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未经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49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