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氧气体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5999.2 | 申请日: | 200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富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富成 |
主分类号: | C25B1/06 | 分类号: | C25B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气 发生器 | ||
1.一种氢氧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定内径的金属材质管构件(10);插在管构件(10)的内部的绝缘管(20);电极板组件(30),其插在绝缘管(20)的内部且由多个第一电极板(31)、多个第二电极板(32)、多个环状隔离构件(33)以及第一电极棒(34)、第二电极棒(35)组成,其中,在第一电极板(31)的中央孔(31a)上部形成有第一大孔(31b)、而在其下部形成有第一小孔(31c),在第二电极板(32)的中央孔(32a)上部形成有第二小孔(32c)、而在其下部形成有第二大孔(32b),环状隔离构件(33)安装在第一电极板(31)和第二电极板(32)之间,第一电极棒(34)在第一电极板(31)和第二电极板(32)经排列之后,在第一大孔(31b)和第二小孔(32c)、以及第一小孔(31c)和第二大孔(32b)分别对齐的状态下插入第一小孔(31c)中,而第二电极棒(35)则插入第二小孔(32c)中;前盖(40),其安装在管构件(10)的前方,其中央形成有前方流水孔(41),在前方流水孔(41)的上下端各有第一贯通孔(44)、第二贯通孔(45),第一电极棒(34)和第二电极棒(35)贯通插入其中;后盖(50),其安装在管构件(10)的后方,其中央形成有后方流水孔(51),在后方流水孔(51)的上下端各有第三贯通孔(54)、第四贯通孔(55),第一电极棒(34)和第二电极棒(35)贯通插入其中;绝缘衬垫(47、57),其连接在第一贯通孔(44)、第二贯通孔(45)和第三贯通孔(54)、第四贯通孔(55)上,且第一电极棒(34)、第二电极棒(35)插在其中;散热装置(60),其套在前盖(40)、后盖(50)之间的管构件(10)上且形成有多个散热销(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前密封装置(46)、后密封装置(56),其中前密封装置(46)安装在前盖(40)和管构件(10)之间,用于密封前盖(40)和管构件(10),而后密封装置(56)则安装在后盖(40)和管构件(10)之间,用于密封后盖(50)和管构件(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氧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前密封装置(46)包括安装在前盖(40)和前法兰盘(10a)之间的前衬垫(46a)、以及位于前盖(40)的前方和前法兰盘(10a)的后方的由螺栓(B)及螺母(N)推向前盖(40)及前衬垫(46a)的前垫圈(46b),所述后密封装置(56)包括安装在后盖(50)和后法兰盘(10b)之间的后衬垫(56a)、以及位于后盖(50)的前方和后法兰盘(10b)的后方的由螺栓(B)及螺母(N)推向后盖(50)及后衬垫(56a)的后垫圈(56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电极板(31、32)由碳纳米管合金钢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电极板(31、32)的表面经纳米研磨,以使其更有效地产生电解以及使所生成的氢氧气气泡更易于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电极板(31、32)的表面涂敷有托玛琳光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富成,未经黄富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599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层地质界面仪器钻探感应识别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汽车后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