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铜水平连铸空心锭用陶瓷覆层结晶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7365.0 | 申请日: | 2009-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0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向东;浦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45 | 分类号: | B22D11/045;B22D11/059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05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铜 水平 空心 陶瓷 覆层 结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连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白铜水平连铸空心锭 用陶瓷覆层结晶器。
背景技术
白铜合金管是冷凝器、冷却器、热交换器等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被广泛 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船舶制造等重要领域。
白铜合金管的生产一般采用水平连铸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效率较高,但 是水平连铸生产用白铜空心锭(如典型的BFe10-1-1)结晶器的使用寿命却很短, 一般仅为一天左右,原因在于白铜的熔炼温度高,而其主要成分镍的熔点仅为 1453℃,铁的熔点仅为1535℃;同时镍在高温条件下会和碳发生微观的化学反 应,这些因素都降低了结晶器的使用寿命,影响了铸锭的质量、产量,增加了 产品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命较长、 生产的产品质量高的白铜水平连铸空心锭用陶瓷覆层结晶器。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白铜水平连铸空心锭用陶瓷覆层结晶器 包括外模体和内模芯,内模芯一端设有连接台,内模芯装在外模体内,二者通 过连接台连接,内模芯与外模体之间形成铸造腔,连接台上开设有连通铸造腔 的金属液流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体内壁和内模芯外壁上涂覆有陶瓷覆 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陶瓷覆层优选采用为碳化硅基陶瓷纳米层, 其厚度为0.005~0.1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模体的外壁上装有铜套,铜套采用过盈 配合方式热镶在外模体上,铜套内径比外模体外径小0.3~0.8mm,热镶温度为 300℃~600℃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模芯的直径沿连接台端向另一端逐渐收 缩,收缩角度为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模体上对称开设有两个轴向的保护气孔, 保护气孔的内径为Φ3~Φ8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模体上开设有两个相邻的轴向的阻尼孔, 两个阻尼孔位于两个保护气孔中间,两个阻尼孔之间的夹角为4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陶瓷覆层可显著提高结晶器的耐高温 度,提高导热性,降低与白铜空心铸锭表面间的摩擦力,减少镍和碳的微观化 学反应,有效提高了结晶器的使用寿命;开设的保护气孔和阻尼孔提高了引铸 的白铜空心铸锭质量,使其表面更光滑,缺陷更少,产量也有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机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由外模体1和内模芯2组成,外模体1和内模芯 2采用高纯石墨制作;内模芯2一端设有连接台3,内模芯2装在外模体1内, 二者通过连接台3连接,内模芯2与外模体1之间形成铸造腔5,连接台3上开 设有连通铸造腔5的金属液流入孔4,所述外模体1内壁和内模芯2外壁上涂覆 有陶瓷覆层7,所述陶瓷覆层7优选为碳化硅基陶瓷纳米层,其厚度为 0.005~0.1mm;陶瓷覆层7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以雾化喷涂方式涂覆;陶瓷覆 层7可降低本发明的结晶器与白铜空心铸锭表面间的摩擦力,减少镍和碳的化 学反应,提高结晶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外模体1的外壁上装有铜套6,铜套6以纯紫铜为 材料,采用单体浇铸方式制作,浇注成型的铜套铸锭要求无疏松、缩孔、夹杂 等质量缺陷,铜套铸锭采用50~1000公斤的锻锤锻打结实后,再机加工到所需 尺寸,成品铜套6的表面粗糙度应小于0.8。所述铜套6采用过盈配合方式热镶 在外模体1上,铜套6内径比外模体1外径小0.3~0.8mm,热镶温度为 300℃~600℃之间,即先将铜套6在真空加热箱内加热到300℃~600℃,再将陶 瓷覆层7喷涂超过48小时的结晶器镶装入铜套6内。
如图1所示,所述内模芯2的直径沿连接台3端向另一端逐渐收缩,收缩 角度为1°~5°,以利于空心铸锭的引铸,白铜空心铸锭的引铸采用“拉-停-退” 的工艺。
如图1所示,所述外模体1上对称开设有两个轴向的保护气孔8,保护气孔 8的内径为Φ3~Φ8mm;纯氮作为保护气体,以一定压力直通到白铜空心铸锭的 液相与固相交界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73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