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座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8161.9 | 申请日: | 200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龟水二己范;青柳英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J9/00;E05C1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座型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等鞍座型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鞍座型车辆具备:覆盖乘坐人员的腿的前方的腿防护板;配置 在该腿防护板的后壁上的物品收纳箱;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后壁,使该物 品收纳箱的开口处于关闭状态或者打开状态的盖体;可转动地安装于该盖 体,使该盖体处于所述关闭状态下的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的锁钮,其中, 在盖体的转动前端侧配置锁钮,并且设置用于操作该锁钮的凹部,在该凹 部内插入手指而进行盖体的解锁操作以及打开操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2499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为了进行盖体的打开操作,需要将手指 插入在设置于该盖体的凹部内,如果至少能够提高在盖体的解锁时手指向 锁钮的钩挂性,则能够使盖体的打开操作容易,因而优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腿防护板的后壁上具备具有铰链 开闭式的盖体的物品收纳箱的鞍座型车辆,所述鞍座型车辆提高盖体的解 锁时手指向锁钮的钩挂性,从而容易地进行该盖体的打开操作。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方式,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鞍座型车 辆,其具备:腿防护板(例如实施例中的腿防护板S),其覆盖乘坐人员的 腿的前方;物品收纳箱(例如实施例的罩内箱51),其配置于该腿防护板 的后壁(例如实施例的后壁40);盖体(例如实施例的盖体53),其可转 动地支承于所述后壁,使该物品收纳箱的开口(例如实施例的上部开口 52a)处于关闭状态或者打开状态;锁钮(例如实施例的锁钮54),其可转 动地安装于该盖体,而使该盖体处于所述关闭状态下的锁定状态或解锁状 态,所述鞍座型车辆(例如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1)的特征在于,所述锁 钮设置为能够沿所述盖体转动,在转动该锁钮而使所述盖体处于解锁状态 时,该锁钮的转动前端侧(例如实施例的操作片55b)比所述盖体的外缘 向外侧突出,所述后壁为了在该后壁与所述解锁状态下的锁钮的转动前端 侧之间设置手指钩挂的间隙(例如实施例的间隙L1),构成为随着从所述 盖体的外缘离开而远离所述锁钮的结构。
另外,所述鞍座型车辆是包括所有跨过车体而乘车的车辆的概念,是 不仅包括机动二轮车(包括带原动机的自行车),也包括三轮或四轮的车 辆,还包括具有低板的踏板部的踏板型车辆的概念。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锁钮中,当所述盖体处于 锁定状态时该盖体与所述转动前端侧之间产生的间隙(例如实施的间隙 L2)比所述解锁状态下的锁钮的转动前端侧与后壁之间的间隙小。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壁的车外侧设置凸的棱 线部(例如实施例的棱线部43),在隔着该棱线部的两侧的壁部(例如实 施例的中层后壁41、下层后壁42)的一个壁部上设置所述物品收纳箱的 开口及所述盖体,并且所述锁钮设置为能够沿所述一个壁部(例如实施例 的中层后壁41)转动,当转动所述锁钮而使所述盖体处于解锁状态时,所 述锁钮的转动前端侧比另一个壁部的延长面向该另一个壁部(例如实施例 的下层后壁42)侧突出。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壁的车外侧设置凸的棱 线部(例如实施例的棱线部43),在隔着该棱线部的两侧的壁部(例如实 施例的中层后壁41,下层后壁42)的一个壁部上设置所述物品收纳箱的 开口及所述盖体,并且所述锁钮设置为能够沿所述一个壁部(例如实施例 的中层后壁41)转动,当转动所述锁钮而使所述盖体处于解锁状态时,该 锁钮的转动前端侧比所述棱线部向另一个壁部(例如实施例的下层后壁 42)侧突出。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当转动所述锁钮使所述盖体处于 锁定状态时,该锁钮的转动前端侧收容于比所述棱线部靠一个壁部侧的位 置。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当转动锁钮使盖体处于解锁状态时,该 锁钮的转动前端侧比盖体的边缘向外侧突出,从而手指容易钩住该锁钮的 转动前端侧,并且,在该锁钮的转动前端侧和腿防护板的后壁之间形成钩 挂手指的间隙,从而能够用手钩住该锁钮的转动前端侧而执行盖体的打开 操作。即,与为了进行盖体的打开操作而使手指插入在设置于该盖体的凹 部内的情况相比,提高了在盖体的解锁时,手指向锁钮的钩挂性,能够容 易地进行该盖体的打开操作。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可以将盖体的锁定状态即没有进行盖体 的打开操作的状态下的锁钮的突出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81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