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源及其产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2160.1 | 申请日: | 200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4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夏濬;杨皓然;陈和颖;赖国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75 | 分类号: | G05F1/5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于 临界 电压 变异 免疫 效果 电流 及其 产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于临界电压变异有免疫效果的电流源,特别是有关一种 通过提升电流源的栅极与源极间的电压差以降低临界电压对电流大小影响的 电流源。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1为一公知的电流镜的示意图。如图所示,P型金属氧化 物半导体晶体管(P-typ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QP1的栅极(控制端) 用以接收一控制电压VG、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源极(第一端)耦 接于一偏压源VDD、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漏极(第二端)用以输 出电流I1;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的栅极(控制端)用以接收控制电 压VG、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的源极(第一端)耦接于偏压源VDD、 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2的漏极(第二端)用以输出电流I2。一般电流 镜的使用方法为将控制电压VG对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偏压以产 生参考电流源I1,再利用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与P型金属氧化物 半导体晶体管QP2的通道长宽比的比例(W/L),产生出等比例的电流I2。例如, 若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通道长宽比(W1/L1)为1、P型金属氧化 物半导体晶体管QP2的通道长宽比(W2/L2)为2,则在参考电流源I1为1安培(amp) 时,所产生的电流I2应为2安培。
而一般电流镜的使用方法为将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操作于饱 和区,也就是说,电流I1与电压VG的关系应如下式:
I1=1/2×K×(W1/L1)×(VSG-VT)2 ............(1)
=1/2×K×(W1/L1)×(VDD-VG-VT)2 ......... (2)
其中电压VSG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源极与栅极间的电压 差,亦即等于电压(VDD-VG)、电压VT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 临界电压、K为一工艺常数。由此可知,参考电流源I1的大小,与P型金属氧 化物半导体晶体管QP1的通道长宽比(W1/L1)、源极与栅极间的电压差VSG(等于 (VDD-VG)),以及临界电压VT有关。
由于临界电压VT较容易受工艺的不同影响而有不同的值。因此,在不同 的工艺下,即使偏压源VDD相同、源极与栅极间的电压差VSG相同、通道长宽 比(W1/L1)相同,参考电流源I1的大小,仍会受到临界电压VT的影响而有所不 同。造成使用者在控制电流上产生误差。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2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