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源性干扰素诱导物的注射液和纳米微囊化溶液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5745.9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0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87 | 分类号: | A61K31/787;A61P31/12;A61P9/08;A61P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源 干扰素 诱导 注射液 纳米 微囊化 溶液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诱导内源性干扰素水平的提高,防治养殖动 物病毒性感染的药物组合;具体涉及该组合用药物的制备及方便各种 应用的制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病毒性感染是引起养殖动物死亡、影响动物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 因素,随着国家兽药质量标准的规范,取消了大批原地方标准的抗病 毒药物,可选用的抗病毒药物的短缺与兽医临床的需求矛盾日益突 出。
1967年,美国Merck药厂的Field等人发现了酶促合成的双链 核酸(double strained RNA,dsRNA)具有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其中 聚肌胞(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IC)的诱生能力最 强,它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广谱的内源干扰素,进而激活蛋白激酶和 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Mx蛋白等抗病毒因子,以降解进入细 胞的病毒,达到抑制、治疗病毒性感染的目的。
PIC由寡聚肌苷酸与寡聚胞苷酸在合适的条件下按碱基配对的原 则聚合而成。研究表明,PIC分子量的大小、双链的紧密程度及其稳 定性是决定其诱导干扰素活性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国内虽然 有寡聚肌苷酸及寡聚胞苷酸原料的生产,但尚缺乏对PIC双链配对的 合适条件、稳定性影响因素等的系统研究。
关于内源性干扰素诱导剂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有过一些报道。 如专利申请号为95111433.6的发明专利“人白细胞干扰素口含片及 其制备方法”,直接应用人白细胞干扰素加辅料制成片剂,但该说明 书表明该制剂具有激素特性,给人的应用带来潜在的风险;再如,申 请号为200310110892.2的发明专利“复方干扰素诱生剂口含片”,以 及申请号为90101032.4的发明专利“人体内诱导干扰素的制造方 法”,利用新城疫减毒活疫苗作为干扰素诱生剂,外源病毒的引入也 会带来病毒重组、突变的潜在风险;申请号为200810154198.3的发 明专利“一种用于宠物的聚肌胞滴丸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申请号为 ZL93105862.7的发明专利“聚肌胞复合物免疫佐剂及含有该佐剂的 疫苗”,利用聚肌胞作为抗病毒制剂或者免疫佐剂,但在制剂类型上, 不方便集约化养殖饮水给药,更不方便于水产养殖中通过药浴的方式 给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源性干扰素诱导物的注射液和纳米 微囊化溶液的制备方法,它应用内源性干扰素诱导技术,避免了干扰 素制剂本身种属特异性强的缺陷,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给药,更方 便于生产实践中应用,具有起效剂量极低,降解产物可直接进入动物 机体代谢池继续代谢等特点,对于有效控制养殖动物病毒性感染,降 低药残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00ml-500ml注射用水中依次加入焦亚硫酸钠0.7g-0.9g、氯化钠 1.4-g1.6g以及适量的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加热至20-60℃, 进一步优选为30-50℃之间的某一特定温度,加入2800mg--3000mg 聚胞苷酸搅拌使溶解,保温10分钟,然后加入2800mg-3000mg聚肌 苷酸搅拌使溶解,保温配对15-30分钟,即得到聚肌胞苷酸母液。
为进一步增强双链配对的紧密性,提高聚肌胞苷酸作为内源性干 扰素诱导剂的使用效果,并使之方便应用于小群体养殖的动物,按特 定方法将聚肌胞苷酸制备成为稳定的注射液制剂。基本过程为:取聚 肌胞苷酸母液200ml-300ml,加入CaCl2 0.46g,充分搅拌使溶解, 用注射用水定容至900ml-1000ml,0.45um微孔滤膜过滤,安瓿瓶灌 封,100℃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流水中迅速冷却,灯检,贴标,即 得到聚肌胞苷酸注射液。该注射液可用于宠物、小群体养殖的动物病 毒性感染的防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57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天线重叠符号发射方法及发射设备
- 下一篇:一种永磁驱动调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