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化学—微波水热二步合成钐掺杂二氧化钛粉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9074.3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卢靖;黄剑锋;曹丽云;吴建鹏;李翠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3/053 | 分类号: | C01G23/05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微波 水热二步 合成 掺杂 氧化 钛粉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钐掺杂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声化学-微波水热二步合成钐掺杂二氧化钛粉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TiO2纳米材料具有自洁去污、易清洗、抗菌等功能,在保护公共环境,创造舒适清洁无污染的生活空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光催化特性及超亲水性被日本学者誉为“光清洁革命”。但纳米TiO2只有在紫外光条件下才具有超亲水、杀菌、分解有机物的作用,从而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即:在非紫外光条件下纳米TiO2没有自清洁效果。为了改善性能,许多人通过在TiO2中掺杂其他金属离子的方式对纳米TiO2的性能进行优化[CELIK E,YILDIZ A Y,AKAZEN N F,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2O3-TiO2 ThinFilms on Glass Substrate for Photocatalytic Applications.Material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2006,129:193-199.]。Sm3+掺杂可在钠米TiO2晶格中引入缺陷位置或改变结晶度,减少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提高催化降解效率[于向阳,程继键,杨阳等.稀土元素掺杂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26(3):287-289.]。
目前,制备稀土掺杂二氧化钛粉体的方法主要有固相烧结法、溶胶-凝胶法[赵翠华,陈建华,王晓林,等.Al3+离子掺杂对负载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4):30.]、化学共沉积法、胶束介质沉淀法、水热法、机械力化学合成法等等[菅盘铭,夏亚穆,李德宏,等.掺杂TiO2纳米粉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J].催化学报,2001,22(2):161-164.]。这些方法 要么对设备要求高,比较昂贵;要么原料的利用率很小;要么工艺复杂,制备周期长,可重复性差。为了制备出光催化性能优于二氧化钛的产品,必须开发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产品性能好的新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温度低、生产效率高,能耗低,节约成本,并且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声化学-微波水热二步合成钐掺杂二氧化钛粉体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首先,将分析纯的钛酸丁酯缓慢加入到无水乙醇中,不断搅拌所得混合溶液记为A,其中钛酸丁酯∶无水乙醇=1∶0.5-5的体积比;
2)其次,将分析纯的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混合均匀,配制成体积比去离子水∶无水乙醇=1∶1-6的透明溶液,再将分析纯的氯化钐溶解在此溶液中,使氯化钐的质量百分比为0.05%-3%,所得溶液记为B;
3)然后,向B溶液中缓慢加入分析纯的冰醋酸,配制成体积比冰醋酸∶溶液B=1∶5-10的溶液,所得溶液记为C;
4)将上述A与C溶液按体积比1∶0.2-5混合均匀倒入锥形瓶,置于KQ500TDB型清洗槽式超声波发生器中,反应体系水浴温度控制在40-80℃,反应时间控制在120min-200min,超声功率选定为100-500W,反应全程均在超声波引发下反应,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到室温,所得溶液记为D;
5)将溶液D倒入水热反应釜中,填充度控制在60-80%;然后密封水热反应釜,将水热反应釜放入微波水热反应仪中,选择单纯控制温度模式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所述的单纯控制温度模式其水热温度控制在80-180℃反应10min-60min;
6)打开水热反应釜,产物通过离心收集,然后分别采用去离子水、无水乙 醇和异丙醇各洗涤3次,在40-80℃下干燥20h-28h,即得最终产物钐掺杂二氧化钛粉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90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