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频RFID读写器中的高线性度低噪声下混频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7019.9 | 申请日: | 200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3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华;汪飞;袁超;郭胜强;许静;张秋晶;何海珍;郭小蓉;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D7/14 | 分类号: | H03D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频 rfid 读写 中的 线性 噪声 混频器 | ||
1.一种混频器,包括:第一级NMOS管M3与第二级NMOS管M4、M5的源级相连,为其提供偏置电流,第二级NMOS管M4、M5为跨导级,第三级NMOS管M6、M7,M8、M9为开关级,R1和R2为输出端负载。
2.如要求权利1所描述的混频器,还包括:由NMOS管M1、M2组成了二阶交调电流注入结构,通过电容C1与NMOS管的栅极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混频器,还包括:在输出端采用由PMOS管MP1、MP2和MP3组成的动态电流注入结构。
4.由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第一级NMOS管M3的栅极于电容C1的一端相连,M3的源级接地,M3的漏极与M4、M5的源级相连;第二级NMOS管M4、M5组成跨导级,其中M4的源级与M5的源级相连,并与M3的漏极相连,M4、M5的栅极分别接射频输入的正向信号和反向信号;第三级NMOS管M6、M7、M8、M9为开关级,其中M6的源级与M7的源级相连,并与M4的漏极连在一起,M8的源级与M9的源级连接在一起,并与M5的漏极相连,M6与M9的漏极分别与输出端负载电阻R1、R2的一端相连,M7与M8的漏极分别与M9和M6的漏极相连;M6与M9的栅极接本振输入的正向信号,M7的栅极与M8的栅极相连,且接本振输入的反向信号。
5.由权利要求2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二阶交调电流注入结构由NMOS管M1、M2组成,M1、M2的栅极分别为输入信号的差分输入;M1、M2的漏极连接于直流电压源;M1、M2的源级相连,并与M3管的栅级通过隔直电容相连。
6.由权利要求2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NMOS管M1和M2的漏极相连且连接于直流电压源VCC,M1和M2的源级相连,且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一端与M1、M2的源级相连,另一端与M3的栅极相连。
7.由权利要求3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PMOS管MP1、MP2和MP3组成了动态电流注入结构,其中,MP1的漏极与MP2的源级相连,并与MP3的漏极相连,MP1的栅极与MP2的漏极相连组成交叉结构,并与NMOS管M5的漏极相连,MP2的栅极与MP1的漏极相连也组成交叉结构,并与NMOS管M4的漏极相连;MP3的栅极接直流电压源Vb,MP3的源级接直流电压源VCC。
8.由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NMOS管M6和M9的漏极分别与负载电阻R1、R2的一端相连,R1、R2的的另一端与PMOS管MP3的源级相连,并与直流电压源VCC相连。
9.由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NMOS管M8的漏极与M6的漏极相连,并引出输出信号作为混频器的中频输出的正向信号,NMOS管M7的漏极与M9的漏极相连,并引出输出信号作为中频输出的反向信号。
10.由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NMOS管M3的栅极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直流电压源Vb相连,以提供M3的栅极偏置电压。
11.由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NMOS管M4的漏极与M6、M7的源级、PMOS管MP1的漏极以及MP2的栅极相连于A点,NMOS管M5的漏极与M8,M9的源级、PMOS管MP2的漏极以及MP1的栅极相连于B点。
12.如权利要求2所描述的混频器,其特征是:NMOS管M1和M2的源级相连,并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R3的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701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