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反馈的红外接收系统直流干扰抑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8956.6 | 申请日: | 201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3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生;徐丽;李景虎;喻明艳;朱怀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泛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02 | 分类号: | H02J1/02;H04B1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融生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华苑产业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反馈 红外 接收 系统 直流 干扰 抑制 电路 | ||
1.一种基于反馈的红外接收系统直流干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其通 过误差放大器(1)连接调整管(2),调整管连接电阻网络(3)形成了一个反 馈电路,可在红外接收器的输入端对直流干扰电流进行抑制;
所述直流干扰抑制电路包括误差放大器、调整管、电阻网络,所述直流干 扰抑制电路应用于红外接收器的输入端,与跨阻前置放大器连接;所述电阻网 络(3)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组成,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 (R2)串接,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B,通过误差放大器(1)的正向输入端对 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连接点B电位的实时检测来调整反馈的强 弱,从而对直流干扰电流进行抑制;反馈是通过误差放大器的输出对调整管(2) 的栅极电压的控制来完成的;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A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C分别与两个起隔离作用 的电容相连,两个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跨阻前置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相连,跨 阻前置放大器采用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方式;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A除与跨阻前置放大器正向输入端相连接外还与 外接光电二极管D的阴极相连,光电二极管D的阳极接地;
所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调整管的栅极相连,误差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 与电阻网络中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点B相连,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 入端接基准源Vref;
误差放大器包括第六MOS晶体管M6、第七MOS晶体管M7、第八MOS 晶体管M8、第九MOS晶体管M9和作为电流源使用的第十MOS晶体管M10、 第十一MOS晶体管M11;第六MOS晶体管M6的源极与第七MOS晶体管 M7的源极相连并且接电源Vcc,第六MOS晶体管M6的漏极与栅极相连并与 第八MOS晶体管M8的漏极相连,第六MOS晶体管M6的栅极还与第七MOS 晶体管M7的栅极相连;第七MOS晶体管M7的漏极与第九MOS晶体管的漏 极相连作为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该输出端与作为调整管的MOS晶体管M0 的栅极相连,第八MOS晶体管M8的源极与第九MOS晶体管M9的源极相连 后与第十MOS晶体管M10的漏极相连,第十MOS晶体管M10的源极与第十 一MOS晶体管M11的漏极相连,第十一MOS晶体管M11的源极接地,第十 MOS晶体管M10的栅极与第十一MOS晶体管M11的栅极分别与偏置电压 bias1、bias2相连,第九MOS晶体管M9的栅极作为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 接基准源Vref,第八MOS晶体管M8的栅极作为误差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与 电阻网络中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点B相连;
作为调整管的MOS晶体管M0的源极接电源Vcc,漏极与第一MOS晶 体管M1的源极相连,第一MOS晶体管M1的栅极由bias提供偏置电压,第 一MOS晶体管M1的漏极与第二MOS晶体管M2的漏极相连,该连接点还与 第二电阻的另一端C相连后接入跨阻前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
第二MOS晶体管M2的源极与第三MOS晶体管M3的漏极相连,第三 MOS晶体管M3的源极接地,第二MOS晶体管M2的栅极和第三MOS晶体 管M3的栅极分别与偏置电压bias1、bias2相连,这里M2与M3作为电流源 来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泛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泛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895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