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反馈的红外接收系统直流干扰抑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8956.6 | 申请日: | 201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3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生;徐丽;李景虎;喻明艳;朱怀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泛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02 | 分类号: | H02J1/02;H04B1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融生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华苑产业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反馈 红外 接收 系统 直流 干扰 抑制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外接收系统中直流干扰抑制的电路部分,特别涉及一种可在 红外接收器输入端对直流干扰电流进行抑制的反馈电路结构——基于反馈的红 外接收系统直流干扰抑制电路。
背景技术
红外线是波长在0.75μm至100μm之间的电磁波,它的频率高于微波而低 于可见光,因其频段的使用是免费的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在1993年红外 通讯协会成立之后,为了获得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而制订了红外通讯协议, 使红外技术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由于红外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体积 小,易于应用等特点,因此红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便携 式设备的数据传输,以及电子设备的遥控等等。红外接收器是红外技术的必要 组成部分,它完成了红外信号的检测,把其转换为电信号并对该电信号进行进 一步的恢复与还原,因此红外接收器必须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才能在检测到微弱 的红外信号。但由于红外信号是在开放式的环境中传输的,这意味着各种干扰 光源产生的干扰光也可以随着红外信号一起进入红外接收器,对红外信号的正 确接收产生影响。由日光、白炽灯等直流光源产生的直流干扰光进入光电二极 管后会产生一个直流干扰电流,其进入红外接收器后相当于白噪声会对微弱的 红外信号产生干扰,还会引起电路的直流工作点发生漂移,将对电路的性能产 生影响。为了确保红外接收器能够正常工作,对光干扰所转化成的直流干扰电 流的抑制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反馈的红外接收系统直流干扰抑制电 路。达到减少直流干扰光经光电转换后所产生的直流干扰电流对红外接收器性 能的影响。通过本发明中的直流干扰抑制电路在红外接收器输入端的应用,可 以在直流干扰电流进入信号通路之前就对其进行抑制,使红外接收器的工作状 态不受直流干扰电流的影响,从而确保了红外接收器的正常性能。
本发明中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反馈的红外接收系统直流干扰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其通过误 差放大器(1)连接调整管(2),调整管连接电阻网络(3)形成了一个反馈电 路,可在红外接收器的输入端对直流干扰电流进行抑制;
所述直流干扰抑制电路包括误差放大器、调整管、电阻网络、所述直流干 扰抑制电路应用于红外接收电路的输入端,与跨阻前置放大器连接;所述电阻 网络(3)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组成,第一电阻(R1)、第二电 阻(R2)串联接,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B,通过误差放大器(1)的正向输入端 对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连接点B电位的实时检测来调整反馈的强 弱,从而对直流干扰电流进行抑制;反馈是通过误差放大器的输出对调整管(2) 的栅极电压的控制来完成的;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A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C分别与两个起隔离作用的 电容相连,两个电容的另一端与跨阻前置放大器的两个输出端相连,跨阻前置 放大器采用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方式;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A除与跨阻前置放大器正向输入端相连接外还与外 接光电二极管D的阴极相连,光电二极管D的阴极接地;
所述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与调整管M0的栅极相连,误差放大器的正向输 入端与电阻网络中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点B相连,误差放大器的反向 输入端接基准源Vre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泛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泛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89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