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乳化液废水膜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3205.3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8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屈峰;许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凯新分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44;C02F1/40;C02F1/38;C02F1/66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化 废水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废水处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乳化液废水膜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乳化液是用乳化油根据需要用水稀释再加入乳化剂配制而成的,乳化液中主要含有成分复杂的矿物油、植物油、表面活性剂和各种添加剂。在金属材料加工、机械制造工业中,在进行金属切削加工或压延、拉拔等工序时都会使用大量乳化液作为润滑冷却之用,乳化液在循环使用多次后,就会失效、变质成为废水排出。目前,在我国金属材料加工和机械制造行业中排放的高浓度、乳化严重的含油废水仍没有得到很好地处理,主要原因是由于随着技术的提高,乳化液的稳定性越来越高,越来越难破乳。传统的处理工艺一般采用破乳处理,低浓度乳化液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是,对于高浓度乳化液,传统工艺处理需加大用药量,但还是很难以达到排放要求,且这种方法处理成本较高,回收利用效率较低。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膜法处理以逐步被接受,但现有的乳化液废水膜法处理工艺一般采用有机膜,有机膜耐污染性差,浓缩倍数低,不耐高温、不耐酸碱,膜的更换频率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无机陶瓷膜开始应用于乳化液处理中。无机陶瓷膜因其特殊的结构,解决了耐高温、耐酸的问题,但无机陶瓷膜易破碎,其通道较小,浓缩倍数低,运行不稳定,难以清洗,不能抵抗骤冷骤热,自动化程度和操作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投资低、处理效率高的乳化液废水膜处理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乳化液废水膜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含油乳化液废水进入隔油池,除去浮油,处理后的乳化液废水送至离心分离机离心去除固体颗粒,然后进入经纸带过滤机去除杂质,乳化液废水进入中和池,调节PH在4~13。
(2)金属管式膜超滤:预处理后的乳化液废水进入到金属管式膜超滤装置中,进行循环处理得到滤出液和浓缩液,滤出液进入一级淡水池。
(3)有机膜处理:根据原水水质,将一级淡水进行一至多级有机膜处理,将杂质和水分离,直至形成符合回用或排放要求的淡水和化学需氧量(COD)较高的浓水和淡水。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步骤(2)金属管式膜超滤:得到的浓缩液进入一级浓水池,可再利用。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步骤(2)金属管式膜超滤:得到的浓缩液进入干燥蒸发器浓缩,作为废油外售利用。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步骤(3)有机膜处理:得到的淡水直接回用于生产中,浓水进入干燥蒸发器浓缩后,作为污泥处置。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步骤(3)有机膜处理:得到的淡水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直接排放,浓水进入干燥蒸发器浓缩后,作为污泥处置。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步骤(1)预处理中:固体颗粒的分离采用了离心分离机,分离滤袋为500~4000目。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步骤(2)金属管式膜超滤中:采用了金属管式超滤膜,金属管式超滤膜的孔径为20纳米~200纳米,操作温度为20~99℃,操作压力为0.1~0.5MPa。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步骤(3)有机膜处理中:采用了有机纳滤膜,用于去除化学需氧量(CODcr),满足回用水和排放水水质要求,膜的操作温度为10~80℃,操作压力为1~4.5MPa。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步骤(3)有机膜处理中:采用了反渗透膜,用于去除化学需氧量(CODcr),满足回用水和排放水水质要求,膜的操作温度为10~80℃,操作压力为1~4.5MPa。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步骤(1)预处理中:隔油池底部的污泥定期用污泥泵送至污泥干燥处理系统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凯新分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凯新分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3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滤机塑料滤板的修复方法
- 下一篇:抗拉防渗水耐电蚀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