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酵母降酸与超高压加工技术相结合制备黑莓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3686.8 | 申请日: | 200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8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昆;沈凯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C12G3/04;C12H1/07;C12H1/16;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酵母 超高压 加工 技术 相结合 制备 黑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酿酒工业,涉及一种黑莓酒的酿制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酵母降酸与超高 压加工技术相结合制备黑莓酒的技术。
背景技术
黑莓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北美。1986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首次从美国引入。黑莓是世界上新兴的4种小果类果树之一,富含糖、果酸及多种维生素, 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葡萄的6倍;维生素E的含量是苹果的6~7倍。含有 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鞣花酸含量丰富,尤其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为水果之最。有抗 癌、防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故有“第三代水果”、“生命之果”的美誉。
黑莓的总酸含量在1.3%左右,因此在酿酒过程中有必要进行降酸处理。在果酒的降酸方 面,有物理方法,如利用树脂进行吸附作用,此方法降酸效果一般,并且还会把一些营养物 质、风味物质同时吸附掉;化学方法,如利用碳酸钙、碳酸氢钾等,对酒体后期的稳定性有 影响,易产生沉淀,还会使酒产生苦涩感,严重破坏酒体;苹果酸-乳酸发酵法降酸,这种 降酸方法必须在酒精发酵结束后单独加入乳酸菌发酵,时间长达20天以上,增长了果酒的生 产周期,而且黑莓酒pH值低于3.0,苹乳发酵菌株根本无法正常生长,所以苹乳发酵不适合 黑莓酒降酸。本专利采用生物降酸的方法是选用高效的降酸酵母发酵黑莓酒,此法不仅可以 改变黑莓酒中有机酸簇的组成及其含量,解决了黑莓酒中苹果酸含量过高的问题,具有高效 的降酸作用,还将发酵与降酸过程同时进行,大大缩短生产周期。
果酒的陈酿过程包含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可以提高果酒的感官品质,尤其是 口感与香气,是高级果酒酿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以往的葡萄酒、果酒酿造时间都比较 长,陈酿的时间往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然而,果酒经过超高压处理便可解决这一问题。有 研究证明,通过超高压处理,可加快酒中的酯化、氧化和缩合等陈化反应,使酯类(如乙酸 乙酯)含量上升。超高压技术技术缩短了黑莓酒的陈酿时间,明显改善了酒的风味与口感, 并且最低限度破坏酒中营养物质,提高了酒的品质。
果酒灌装前的除菌工艺直接影响着酒的感官品质和保质期。以往的果酒杀菌方式主要是 热力杀菌,如巴氏杀菌或瞬时高温杀菌,热力杀菌虽然效果很好,却会导致营养成分破坏, 变色加剧,挥发性香气损失。由于热力杀菌的种种弊端,本专利采用非热力杀菌技术除去黑 莓酒中的微生物,即膜滤和超高压联用除菌,微孔膜滤主要是通过拦截作用除去酒液中的悬 浮物和部分微生物,如导致后期酒体不稳定的胶体等,从而强化超高压杀菌的效果;超高压 可以破坏细菌的蛋白质、核酸等活性物质,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与传统的热杀菌相比,本 专利中的杀菌方案不仅能除去黑莓酒中影响品质的微生物和酵母菌,而且较好地保持黑莓酒 的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如色泽和香气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黑莓酒生产周期过长,酒体较淡薄,口感偏酸的不足,提供一种 酵母降酸与超高压加工技术相结合制备黑莓酒的工业化技术。此技术可实施性强,既简化 了生产步骤,方便工业化操作,缩短生产周期,又改善了黑莓酒的口感、色泽与香气,还 在最大限度保留黑莓酒特征风味的基础上延长黑莓酒的保质期,防止二次发酵与败坏。本 发明的技术措施如下:
1原料的选择:从多个品种的黑莓中选择适合酿酒的优良品种,要求种植无污染、糖 酸比高、充分成熟。
2原料预处理:将鲜果或冻果(需先自然解冻)打浆,压榨后经泵泵入发酵罐;并根据 公式计算出所需加入的糖量,在化糖时将黑莓果渣加入,利用热水浸提果渣,浸提的工艺 条件是100℃,保温半小时,以增加未来酒中的单宁及色素;计算公式如下:
X=(17×t-Y)×V,
其中:X为需要加入糖的量(单位:g)
Y为黑莓汁糖度(单位:g/L),
T为最终要求酒度(单位:度),
V为黑莓汁体积(单位: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36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