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转底炉的球团布料装置及其布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4305.8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6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金俊;黄发元;刘自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38 | 分类号: | F27B9/38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奚志鹏 |
地址: | 243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转底炉 布料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转底炉环形料床上的布料装置及布料方法。
背景技术
转底炉直接还原技术是一种用来焙烧含碳球团的煤基直接还原技术。其工艺特点是:将含金属氧化物物料与固体燃料(如煤粉或焦粉)混合造球或压块,使之以薄料层(12~40mm)的形态均布于转底炉环形料床上,然后在1250~1350℃的高温下敞焰加热,实现物料的快速还原。
该工艺技术最早由美国Midland公司(MR&E公司的前身)提出,并于196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φ6.1m的直接还原环形转底炉。该技术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在美国得到了大型工业应用。该工艺中布料设备是关键设备之一,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要求球团在环形底面上布料均匀,厚度为1~2层,这具有较大的难度,原因在于转底炉的工作面是一个环形平面,内、外环的半径相差较大,当环面以同一转速旋转时,内、外环的线速度存在较大差距,若采用普通布料器布料,将造成物料在环形床径向上内环比外环多,无法满足在整个环形面上均匀布料。
中国专利“转底炉环面均匀布料装置”(专利号:ZL 200620047175.9)采用筒体结构进行布料,主要用于冷固结球团的布料,筒体结构进行布料对布料球团的强度要求较高,否则球团将被较高堆积层而压碎或在布料过程中摔碎;中国专利“用于转底炉回转台的进料与布料装置”(专利号:ZL 200720139085.7)采用带驱动的布料导辊布料,采用布料导辊布料,布料的效率相对较低,且存在环形面上物料布料不紧凑,会出现较大间隙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转底炉环形料床上可以对较低强度的球团实现薄料层均匀布料的用于转底炉的球团布料装置及布料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转底炉的球团布料装置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球团布料装置由可把卸下球团数量从靠近转底炉环形料床内环到外环依次增多的非等量给料装置和可把由非等量给料装置输送的球团均匀布置在环形料床上的二次布料装置组成,所述二次布料装置安装在转底炉环形料床的正上方,所述非等量给料装置安装在二次布料装置的上方;所述非等量给料装置倾斜布置,上部为受料装置,受料装置下侧面底部连接球团非等量分配装置,靠近转底炉环形料床内环一侧球团分配数量少,靠近转底炉环形料床外环一侧球团分配数量多,受料装置背面或侧面设置振动器;所述二次布料装置在接料装置内设置与非等量给料装置的球团非等量分配装置相应的储料区域,接料装置前侧面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设有非等量出料控制装置,靠环形料床外环的一侧球团出料量相对大,靠环形料床内环的一侧球团出料量相对少,中间的球团出料量居中。
本发明另一种改进为,所述非等量给料装置上部的受料装置为上面开口的立方体,受料装置下侧面底部连接长度不同的矩形断面导料槽,靠近转底炉环形料床内环一侧的长度最长,靠近转底炉环形料床外环一侧的长度最短,导料槽长度从靠近内环到外环依次缩短。
本发明另一种改进为,所述非等量给料装置的受料装置为上底面大,下底面小的棱台,上底面开口,受料装置下侧面底部连接直径不同的导料管,靠近转底炉环形料床内环一侧的直径最小,靠近转底炉环形料床外环一侧的直径最大,导料管直径从靠近内环到外环依次增大。
本发明另一种改进为,所述二次布料装置的接料装置为上底面大,下底面小的纵向截面为梯形的台体,上底面开口,后侧面往外倾斜,前侧面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接料装置的出料口非等量出料控制装置是在接料装置前侧面底部出料口处设有挡料板,挡料板可上下调节高度,用来调节球团的出料量,接料装置靠外环的一侧挡料板调节相对高,球团出料量相对大,靠内环的一侧挡料板调节相对低,球团出料量相对少,中间的居中;在接料装置的出口处,设有自锁平台,自锁平台后接有一块二次布料斜板,该二次布料斜板的水平倾角θ为2°~18°,二次布料斜板的末端与环形料床保持一定的高度h,其中d为球团直径,n为环形料床上布料层数;接料装置外侧面设置振动器。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的设计思想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43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被动式OLED驱动电路
- 下一篇:软性可折叠无线蓝牙手机外接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