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稳态空间分辨光谱的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5913.0 | 申请日: | 200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4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根伟;黄岚;王忠义;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稳态 空间 分辨 光谱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稳态空间分辨光谱的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畜禽类肌肉的嫩度是肌肉纤维在肉质酶作用下熟化与结缔组织在一起的力学物理特性,反映了其在被食用时口感的老嫩程度,是肌肉的主要感官和食用品质之一,是消费者评判肉质常用指标。肌肉的嫩度由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与脂肪组织的分布情况、分布数量及理化性状等因素决定。对肌肉嫩度的评价目前主要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这两种方法,其中,主观评价要靠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专业评审人员通过品尝肌肉来判断老嫩,直观、简单易行,但由于主观因素的干扰,例如:专业评审人员的年纪的大小、味觉的不同、牙齿的好坏等,而且主观评价方法无法量化,很难客观准确;客观评价主要借助仪器设备通过测量肌肉的剪切力获取肌肉的老嫩程度。
现有技术中,通过将近红外光投射到所检测的肉样品上,用近红外装置对所测肉样品进行多点光谱扫描,获得近红外范围内所含的所有光谱信息;分析上述所有光谱信息,找出非重叠的波长窗口,提取所得的每个波长窗口的特征信息,通过多变量分析模型得到所测肉样品的嫩度。
现有技术中肉样品的嫩度检测方法,由于近红外范围内所含有的光谱信息在1100nm~2500nm波长,需要对该范围内的所有光谱信息进行建模,因此数据量巨大,且模型维护极为困难,使用中要不断通过测量样品验证模型是否可用,而用于验证的样品还需要进行常规检测,从而无法达到快速检测及实际应用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稳态空间分辨光谱的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实现快速无损检测肌肉嫩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稳态空间分辨光谱的嫩度检测方法,包括:
多通道检测电路接收光源投射至肉样品表面并进入所述肉样品内部后再从所述肉样品表面漫反射出来的光线;
所述多通道检测电路根据从所述肉样品表面漫反射出来的光线得到具有深度信息的光谱数据;
计算处理设备根据所述光谱数据求解在均匀半无限大边界条件下的稳态漫射方程,得到约化散射系数;
所述计算处理设备根据所述约化散射系数对嫩度进行预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稳态空间分辨光谱的嫩度检测系统,包括:多通道检测电路和计算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多通道检测电路接收光源投射至肉样品表面并进入所述肉样品内部后再从所述肉样品表面漫反射出来的光线;
所述多通道检测电路根据所述光线得到具有深度信息的光谱数据;
所述计算处理设备根据所述光谱数据求解在均匀半无限大边界条件下的稳态漫射方程,得到约化散射系数;
所述计算处理设备根据所述约化散射系数对嫩度进行预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稳态空间分辨光谱的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多通道检测电路根据光线得到具有深度信息的光谱数据,实现了检测肉样品内部的深层信息;根据约化散射系数对嫩度进行预测,实现了对肉样品进行快速无损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基于稳态空间分辨光谱的嫩度检测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稳态空间分辨光谱的嫩度检测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稳态空间分辨光谱的嫩度检测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稳态空间分辨光谱的嫩度检测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适用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检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5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