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聚氰胺结构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方法中所用的中间体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1311.6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9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雷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239/50 | 分类号: | C07D239/50;C07K1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聚 结构 类似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所用 中间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聚氰胺结构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方法中所用的中间体。
背景技术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简称三胺,俗称蜜胺、蛋白精,又叫2,4,6-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2,4,6-三氨基脲、三聚氰酰胺、氰脲三酰胺,结构式如下:
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但是它被禁止用于食品和宠物饲料中,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2007年,美国爆发宠物食品受污染事件。事后调查表明:掺杂了≤6.6%三聚氰胺的小麦蛋白粉是宠物食品导致中毒的原因。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也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目前,三聚氰胺检测已经被列入我国新食品检测标准,并制定三聚氰胺在乳与乳制品中的管理限量值。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液态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现有的检测方法有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这些检测方法涉及到使用大型精密仪器,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耗时较长,检测费用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聚氰胺结构类似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三聚氰胺结构类似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所述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下述的步骤:
1)把4.52mmol NaH和5mL二甲醚加入25mL的两口瓶中,然后依次滴加含7.45mmol丙二腈的二甲醚溶液8mL和含3.77mmol式3所示化合物的二甲醚溶液2mL,然后反应混合液在室温和氮气保护下搅拌过夜;用5%NH4Cl溶液中止反应,调pH至8,向反应液中加入乙酸乙酯,依次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柱层层析得到式4所示的化合物;
2)把1.98mmol胍的盐酸盐,1.98mmol甲醇钠和5mL无水甲醇加入25mL圆底烧瓶中,反应混合液在氮气保护下搅拌0.5小时;过滤除去反应产生的氯化钠,滤液在减压条件下浓缩,然后逐滴加入含1.8mmol式4所示化合物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5mL,把反应液加热到80℃在氮气保护下搅拌过夜;把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1M的盐酸溶液调pH至8,用乙酸乙酯萃取,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式5所示的化合物;
3)向20mL含0.363mmol式5所示化合物的四氢呋喃溶液中依次加入7.12mmol二碳酸二叔丁酯(Boc)2O,7.83mmol三乙胺和0.712mmol 4-二甲氨基吡啶,反应液在室温和氮气保护下搅拌过夜;用质量含量5%NaHCO3溶液中止反应,减压除去溶剂,用乙醚溶解剩余物,依次用质量含量5%NaHCO3溶液,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柱层析得到式6所示的化合物;
4)把0.363mmol式6所示化合物,10mL甲醇和0.0726mmol对甲苯磺酸加入25mL单口圆底烧瓶中,在室温和氮气保护下搅拌2小时;用质量含量5%NaHCO3溶液中止反应,减压除去溶剂,用乙醚溶解剩余物,依次用质量含量5%NaHCO3溶液,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无水Na2SO4干燥,过滤除去干燥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式7所示的化合物;
5)向8mL含0.17mmol式7所示合物的二氯甲烷溶液中依次加入0.255mmol N-甲基吗啉-N-氧化物和0.017mmol过钌酸四内胺,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用硅胶柱过滤反应液得到式8所示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未经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13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