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色差位相延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1868.X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2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康果果;谭峭峰;陈谭轩;金国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差 位相 延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位相延迟器,特别是关于一种适用于中、远红外双波段 的消色差位相延迟器。
背景技术
光波蕴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振幅、频率、位相和偏振。利用光波 的振幅信息,可以得到一幅强度图像;将振幅和频率合成,则可以得到一幅彩色 图像;通过全息曝光记录了光波的位相信息,再利用光学再现,便得到了一幅三 维图像。由于人眼和探测器都是“偏振盲的”,在没有任何偏振器件辅助的情况下, 人眼和探测器是无法直接“感知”偏振信息的。在某些波段,由于缺乏适合的偏 振器件,相对于振幅、频率和位相,偏振信息的利用率是最低的。
偏振信息是不同于辐射的另一种表征事物的信息,相同辐射的被测物体可能 具有不同的偏振度,使用偏振测量手段可以在复杂辐射背景下检测出目标信号, 以成像方式显示隐蔽的目标。探测景物光波偏振态的成像技术被称为偏振成像, 与传统的成像技术相比,偏振成像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目标光波和背景光波在 偏振态上的差异,得到一幅对比度极高的偏振图像。如图1所示,一个红外偏振 成像系统包括偏振组件1(偏振组件1包括位相延迟器11和偏振片12)、热像仪 探测器2和控制单元3。工作时,首先通过旋转偏振组件1对入射光波的偏振信息 进行调制;然后利用热像仪探测器2得到不同强度响应解调出光波的偏振态;最 后控制单元3利用算法将得到的偏振信息融合,得出一幅对比度很高的偏振图像。 在大气环境中,目标的红外辐射只能在1~2.5微米(近红外波段)、3~5微米(中 红外波段)和8~12微米(远红外波段)三个窗口有效传输。为了获取更多的目 标辐射信息,热像仪探测器的发展趋势将是从单波段向双波段发展。目前,能够 在中、远红外两个波段同时获取目标辐射信息的双色探测器已经问世,但适用于 中、远红外双波段的消色差位相延迟器却尚无报道,从而无法在红外双波段同时 获取目标辐射的偏振信息,极大地限制了双色热像仪探测器在偏振成像系统中的 应用。
绝大多数位相延迟器是针对单波长的,当入射光波长发生偏移时,器件引入 的位相延迟将迅速偏离设计值。消色差位相延迟器是指在指定波段范围内,对入 射光波引入的位相延迟能够保持在设计值的一类偏振器件。传统的消色差位相延 迟器主要包括基于菲涅尔全内反射相变理论的棱镜、基于天然晶体的双折射效应 的波片组合以及基于形式双折射效应的亚波长光栅。这些延迟器均是针对某单一 波段,并不适用于中、远红外双波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中、远红外双波段获取目标 偏振信息的消色差位相延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消色差位相延迟器,其特 征在于:它包括两片以上级联的亚波长光栅,所述级联亚波长光栅针对中、远红 外双波段内各波长的实际位相延迟αλ(di,hi,θi,fi)与目标位相延迟α之间的函数关
∑λ|αλ(di,hi,θi,fi)-α|=Min
上式中,di、hi、θi、fi分别为第i块所述亚波长光栅的周期长度、刻蚀深度、快 轴方向角、占空比;Min是指所述级联亚波长光栅针对中、远红外双波段内各波长 的实际位相延迟与目标位相延迟α之差的和为最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18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加光输出效率之背光模块
- 下一篇:遥控电动螺纹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