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护服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2231.2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0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潭秋;袁修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27/00 | 分类号: | A41D27/00;A41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郑光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服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护服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卫生检疫、传染性疾病防治、病毒试验以及军事领域等领域,都需要用到防护服。现有的防护服都非常厚重,且要包裹住身体,因此面临着在厚重的防护服与外界安全隔离后的散热问题。为保证防护服能够将使用者的代谢热量良好散发、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集中注意力,需要为防护服设置冷却系统,例如冷却背心、液冷服、通风服等。这类装备的特点是:具有热沉储备装置,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抵消人体代谢产热而导致的温升。穿着方便,能与防护服兼容使用,并可反复使用。适合人体冷却控制,避免过冷。质量和体积应尽可能小。由于通风系统的冷却效果不好,因此现有的冷却装备一般为冷却背心或是全身液冷服。
冷却背心的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相变材料(相变点为15℃左右)分布于冷却背心前后,着内衣后穿用。相变材料是一种独特的制冷材料,其通过改变物理状态制冷。冷却用相变材料可以是分离插装结构,也可以是整体联接的一体结构。相变材料袋可以拆开取下,进行循环冷却使用,相变材料量可根据工作时间长短配置。因此冷却背心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使用维护。但是无法解决头部的冷却问题,且相变材料一般总体相变潜热较低,使用时间短。
其中,相变材料是一种具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改变其物理状态的能力的物质。以固-液相变为例,在加热到熔化温度时,就产生从固态到液态的相变,熔化的过程中,相变材料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潜热;当相变材料冷却时,储存的热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要散发到环境中去,进行从液态到固态的逆相变。在这两种相变过程中,所储存或释放的能量称为相变潜热。物理状态发生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形成一个宽的温度平台,虽然温度不变,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却相当大。
全身液冷服一般用于航天服系统中的个人冷却,采用全身液冷鋪覆PVC软管,高弹力织物作为衣体结构保持整体贴体,采用离心泵实现水冷循环,将人体热量集中于冷源/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全身液冷服具有制冷量大、贴体热舒适性好的优点。但系统造价昂贵,不适于推广使用。且需要单独的集中冷源,质量集中,防护服兼容性差。流阻相对较大,对循环泵要求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护服的冷却装备存在的结构上的缺陷,并能够达到同时实现躯干和头部冷却、工作时间长且造价低的目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防护服冷却系统。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护服冷却系统,包括躯干冷却装置和头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冷却装置包括内衬、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设置于所述内衬与所述制冷材料之间,所述循环管路回路内设有循环流动的液体;
所述躯干冷却装置包括内衬、循环管路及制冷材料,所述循环管路设置于所述内衬与所述制冷材料之间,所述循环管路回路内设有可流动的液体;
所述头部冷却装置的循环管路与所述躯干冷却装置的循环管路相互导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躯干冷却装置与头部冷却装置的循环管路相连导通,且该循环管路内设有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躯干冷却装置与头部冷却装置的循环管路相互隔离断开;所述头部冷却装置的循环管路回路内设有泵;所述躯干冷却装置的循环管路回路内设有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制冷材料为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躯干冷却装置包括前冷却装置和后冷却装置;所述前冷却装置包括可拆卸的相变材料制冷单元,所述相变材料制冷单元内设有相变材料;所述后冷却装置包括包括内衬、循环管路及制冷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躯干冷却装置包括前冷却装置和后冷却装置;所述前冷却装置和后冷却装置包括内衬、循环管路及制冷材料,且所述前冷却装置和后冷却装置的循环管路相连导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循环管路与所述制冷材料紧密贴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循环管路为直径3毫米的PVC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泵为离心泵,所述离心泵设有控制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防护服冷却系统,通过在头部和躯干都设置冷却系统,可以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同时,通过循环管路将内衬与制冷材料隔离开,可以防止制冷材料直接接触人体和头部,提高防护服的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22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